时间: 2025-05-02 20:48: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48:14
印鉴: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印章”或“图章”,通常是指用于证明文件、合同或其他正式文件真实性的个人或机构的官方印章。在**,印鉴具有法律效力,是身份验证和文件认证的重要工具。
印鉴一词源自古代的印章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形式和用途有所变化,但基本功能保持不变,即作为身份和权威的象征。
在**文化中,印鉴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常被视为个人或机构权威的象征。在社会交往和商业活动中,印鉴的使用非常普遍,是信任和正式认可的标志。
印鉴给人以正式、权威和可靠的印象。它可能让人联想到传统、法律和秩序。
在日常生活中,印鉴可能用于签署重要文件,如房产交易、合同签订等。它是一个人或机构身份的象征,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
在诗歌中,印鉴可以象征时间的印记或历史的见证: “岁月如印鉴,深深烙印在每一页历史的长卷上。”
视觉上,印鉴可能让人联想到雕刻精美的印章,上面刻有复杂的图案和文字。听觉上,可能联想到盖章时的“咔嚓”声,象征着文件的正式确认。
在不同文化中,印鉴的概念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方国家,个人签名通常取代了印鉴的功能,而在亚洲国家,印鉴仍然是非常重要的法律工具。
印鉴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法律和行政的正式性,也承载了文化和历史的深厚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印鉴这一词汇,对于掌握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文化背景至关重要。
1.
【印】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是手爪,右象跪着的人,合起来表示用手按人使之跪拜。本义:官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印,执政所持信也。 、 蔡邕《独断》-玺者,印也。印者,信也。 、 《苍颉篇》-印,验也。 、 《小尔雅》。按,古上下通曰玺。秦以来,天子诸侯王称玺,独以玉;列侯至二千石曰章,千石至四百石曰印。-玺谓之印。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每字为一印。 、 、 、
【组词】
印务、 印券、 印佩、 印牌、 印囊、 印曹
2.
【鉴】
(形声。从金,监声。本义:古代用来盛水或冰的青铜大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徐灏曰:“鑑,古祇作堅,从皿以盛水也。其后范铜为之,而用以照形者,亦谓之鑑,声转为镜。”-鑑,大盆也,一曰鑑诸,可以取明水于月。 、 《广雅》-鑑谓之镜。 、 《淮南子·主术》-借明于鑑以炤之。 、 《诗·邶风·柏舟》-我心匪鑒。 、 《庄子》-卫灵公有妻三人,同鑑而浴。 、 《周礼》-春始治鑑。
【组词】
鉴诸、 鉴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