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9:46: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9:46:31
词汇“畔志”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对其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可能会比较困难。不过,我们可以尝试从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来探讨这个词汇。
“畔”字通常指的是水边、田边或者边界,而“志”字则有意志、志向、记录等含义。结合起来,“畔志”可能指的是在水边或边界处所立的标志、记号,或者是指与边界、水边相关的志向或记录。
由于“畔志”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某种与自然边界相关的情感或志向。在专业领域,如果涉及到地理、历史或考古学,它可能指的是某种边界标志或历史记录。
同义词:边界标志、界碑、界标 反义词:中心、核心、内部
由于“畔志”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可能难以追溯。它可能是由“畔”和“志”两个字组合而成的新词,用于特定的语境或文献中。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中,边界和标志可能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如土地所有权、历史传承等。因此,“畔志”在这样的背景下可能具有特殊的文化意义。
对于我个人而言,“畔志”可能让我联想到宁静的乡村、历史的沉淀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它可能带有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情感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不会经常遇到或使用“畔志”这个词汇。但如果我在阅读历史文献或参与地理考察时遇到它,我会尝试理解它在特定语境下的意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畔志”:
在时光的河流畔,
我立下心灵的畔志,
记录着岁月的痕迹,
与未来的梦想。
“畔志”可能让我联想到河流边的石头或木桩,上面刻着历史的痕迹。在听觉上,它可能让我想到风吹过河岸的声音,或是远处村庄的钟声。
由于“畔志”不是一个国际通用的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存在。如果存在类似的表达,可能需要具体分析其在不同文化中的具体含义和使用情况。
通过对“畔志”的分析,我意识到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可能在一些特定的语境中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文化和历史的多样性。
1.
【畔】
(形声。从田,半声。本义:田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田界者,田之竟处也。”按,一户百亩,百亩有界。-畔,田界也。 、 《左传》-如农之有畔。 、 《国语·周语》-修其疆畔。
2.
【志】
(形声。从心,士声。战国文字,从心之,之亦声。意为心愿所往。本义:志气,意愿:心之所向,未表露出来的长远而大的打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志,意也。 、 《国语·晋语》-志,德义之府也。 、 《孟子》-夫志,气之帅也。 、 《毛诗序》-在心为志。 、 《春秋·说题辞》-思虑为志。 、 《荀子·解蔽》-志者,臧也。 、 《鬼谷子·阴府》-志者,欲之使也。 、 《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 、 《论语·学而》-父在观其志。 、 《史记·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后汉书·班超传》-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唐·韩愈《县斋有怀》-身将老寂寞,志欲死闲暇。
【组词】
志志诚诚、 志局、 志干、 志意、 志坚如钢;有志者事竟成;志分、 志虑、 志抱、 志尚、 志况、 志好、 志略、 志局、 志介、 志高气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