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8:38: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8:38:32
词汇“烦燥”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烦”和“燥”。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烦燥”字面意思是指心情烦躁不安,感觉不舒服或不耐烦。它通常用来描述人的情绪状态,特别是在遇到困难或压力时。
“烦”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原意为“忧愁”,后来引申为“烦恼”。“燥”字原意为“干燥”,在“烦燥”中引申为“不安”。
在**文化中,“烦燥”常常与压力和现代生活节奏快有关,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可能会感到烦燥。
“烦燥”这个词通常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不安、焦虑和压力。
在日常生活中,当遇到连续的挑战或压力时,人们可能会感到烦燥,需要找到方法来缓解这种情绪。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烦燥”来表达内心的不安:
心中的烦燥如烈日下的沙漠,
渴望一丝凉风,却只有无尽的热浪。
在英语中,“烦燥”可以对应为“irritable”或“restless”,在不同文化中,表达这种情绪的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情绪体验是相似的。
“烦燥”是一个描述情绪状态的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和文化中都有应用。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绪,以及与他人的沟通。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和准确。
1.
【烦】
(会意。从页(xié),从火。从“页”表示与头部有关;从“火”,表示发烧。本义:头痛发烧)。
烦躁,烦闷。
【引证】
《说文》-烦,热头痛也。 、 《素问·生气通天论》。注:“谓烦躁。”-烦则喘喝。 、 《淮南子·精神》。按,旱热也。-烦气为虫。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 、 唐·杜甫《兵车行》-新鬼烦冤旧鬼哭。(烦,愁苦。) 、 《左传·昭公元年》-至于烦乃止也已,无以生疾。
【组词】
心烦、 烦积、 烦困、 烦怨
2.
【溽】
(形声。从水,辱声。本义:湿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溽,湿暑也。 、 《礼记·月令》。注;“润溽谓涂湿也。”-土润溽暑。
【组词】
溽夏、 溽景、 溽蒸、 溽润、 溽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