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40: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40:13
声气相求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声音和气息相互追求、相互呼应。基本含义是指人与人之间心意相通,情感共鸣,彼此之间有着深厚的默契和理解。
声气相求 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的哲学和文学思想。在古代文献中,常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固定为描述人与人之间的心灵契合和情感共鸣。
在**传统文化中,声气相求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默契,这与儒家思想中的“和为贵”相契合。在社会交往中,这种默契被视为一种美德,有助于建立稳定和谐的人际关系。
声气相求 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温馨和和谐的。它让人联想到亲密无间的关系,如恋人、朋友或家人之间的深厚情感。这种联想有助于在表达中传递出温暖和亲密的情感。
在我的生活中,声气相求常用来形容我和我的伴侣之间的关系。我们之间有着深厚的默契,很多时候无需言语就能理解对方的想法和感受。
诗歌:
月光下,我们声气相求,
心与心,无需言语,
在静谧的夜,
共谱一曲无声的歌。
视觉联想:想象两个人在月光下漫步,彼此之间无需言语,只需一个眼神就能理解对方的心意。 听觉联想:想象一首轻柔的钢琴曲,旋律中流淌着和谐与默契,如同两个人之间的心灵共鸣。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 "soulmates" 或 " kindred spirits",都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灵契合和情感共鸣。
声气相求 是一个富有诗意和情感深度的成语,它不仅描述了人与人之间的默契和理解,还传递了一种和谐与美好的情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有助于丰富我们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更好地传递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1.
【声】
(形声。从耳,殸(qìng)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声,音也。 、 《礼记·乐记》-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 《虞书》-声依永律和声。 、 《礼记·郊特牲》-凡声阳也。 、 《诗·齐风·鸡鸣》-苍蝇之声。 、 《诗·小雅·车攻》-有闻无声。 、 柳宗元《永州八记》-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 《孟子·梁惠王下》-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
【组词】
声叉、 声嘶、 声如洪钟、 声振林木、 声动梁尘
2.
【气】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气,云气也。 、 《礼记·月令》-天气下降,地气上腾。 、 《考工记·总目》-地有气。 、 《史记·项羽本纪》-望其气。 、 、 清·方苞《狱中杂记》-窗以达气。
【组词】
气朔、 气祲、 气纬、 气晕
3.
【相】
(会意。从目,从木。本义:察看;仔细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相,省视也。 、 《尔雅》-相,视也。 、 《书·盘庚上》-相时憸民。 、 《书·召诰》-惟太保先周公相宅。 、 《礼记·月令》-善相丘陵。 、 《诗·鄘风·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 《论衡·订鬼》-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不敢复相士。 、 、 《二刻拍案惊奇》-颠倒相来,到底只是一个盖儿。
【组词】
相尸、 相女配夫、 相脚头
4.
【求】
(《说文》以“求”为“裘”之古文。省衣,象形。金文与战国古文作“求”。本是“裘衣”的“裘”。古人皮衣一般毛朝外,所以甲骨文在“衣”字外加毛。表示裘衣。本义:皮衣)。
“裘”的古字。皮衣。
【引证】
《汉书》-乐正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