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7:53: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7:53:36
周尺:周尺是指**古代周朝时期使用的标准长度单位。周尺的长度在不同的文献和考古发现中有所差异,但通常认为大约相当于现代的19.91厘米。
文学: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周尺常被用来描述建筑、器物的大小或长度,如《周礼》中对宫殿建筑的描述。 口语:在现代口语中,周尺较少直接使用,但可能会在讨论古代历史或文化时提及。 专业领域:在考古学、历史学和建筑学等领域,周尺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单位,用于研究和复原古代建筑和器物。
同义词:古尺、周朝尺 反义词:现代尺、米(现代国际单位)
词源:周尺的名称来源于古代的周朝,是该时期的标准长度单位。 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尺的长度标准在不同地区和时期有所变化,但其作为古代长度单位的地位一直保持。
意义和影响:周尺作为**古代的标准度量单位,反映了周朝时期的社会秩序和文化规范,对后世的度量衡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情感反应:周尺作为一个历史词汇,常常让人联想到古代的辉煌和文化的深厚。 联想:提到周尺,可能会让人想到古代的宫殿、青铜器和礼仪制度。
经历或故事:在参观历史博物馆时,看到用周尺标注的古代文物,让人对古代的度量衡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诗歌:
古尺一挥,周朝风华,
青铜铸就,千年不化。
宫墙高筑,五尺之门,
历史长河,悠悠回响。
视觉联想:想象一幅画面,古代工匠用周尺测量青铜器的尺寸,周围是古朴的宫殿和繁忙的市集。 听觉联想:想象一段古代音乐,伴随着周尺的测量声,回荡在古老的宫殿中。
比较:在其他文化中,如古埃及的“腕尺”(cubit)也是一种古代长度单位,与周尺类似,都是特定文化的度量标准。
理解:周尺不仅是一个度量单位,更是古代文化和历史的象征。 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使用周尺等历史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文化背景和历史脉络。
1.
【周】
(象形。甲骨文字形,在“田”里加四点,郭沫若认为“周象田中有种植之形。”有稠密和周遍的意思。小篆析为会意,从用口。段玉裁认为,善用口则周密。本义:周密;周到而没有疏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周,密也。 、 《国语·鲁语》-忠信为周。 、 《礼记·缁衣》。注:“忠信曰周。”-自周有终。 、 《管子·人主》。注:“谓谨密也。”-人不可不周。 、 《左传·昭公四年》-其藏之也周。 、 《孙子·谋政》-辅周则国必强。 、 唐·韩愈《原毁》-责己也重以周。
【组词】
周悉、 计划不周;周谋、 周严、 周谨、 周虑
2.
【尺】
(指事。小篆,从尸,从乙。“尸”象人卧的形象。“乙”是个标识,周制寸、咫、尺、仞、寻、常诸度,皆以人之体为法。本义:十寸)。
同本义,量词。长度单位。
【引证】
《说文》-尺,十寸也。人手却十分动脉为寸口。十寸为尺,所以指斥规榘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