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19: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19:14
词汇“[橐戢]”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甚至在古代文献中也较为罕见。经过查询,这个词汇可能是一个误录或打字错误,因为在标准的汉语词典和文献中并没有找到“橐戢”这个词汇的记录。因此,我将基于假设这个词汇可能存在的角度来进行分析。
由于“橐戢”不是一个已知的词汇,我们无法给出确切的基本定义。如果假设它是一个古代词汇,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容器或工具,或者与收藏、储存有关的动作。
假设“橐戢”是一个古代词汇,它可能在古代文献中用于描述某种特定的物品或行为,例如在描述古代战争、日常生活或仪式中。
由于“橐戢”不是一个已知的词汇,无法提供实际的例句。
如果“橐戢”假设为与储存有关的词汇,其同义词可能包括“收藏”、“储藏”等,反义词可能是“散布”、“丢弃”等。
由于“橐戢”不是一个已知的词汇,无法探讨其词源和历史演变。
如果“橐戢”是一个古代词汇,它可能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某种文化习俗或技术特点。
由于“橐戢”不是一个已知的词汇,无法讨论其情感反应或联想。
由于“橐戢”不是一个已知的词汇,无法分享相关的个人经历或故事。
由于“橐戢”不是一个已知的词汇,无法尝试将其融入到诗歌、故事或其他创作中。
由于“橐戢”不是一个已知的词汇,无法结合图片、音乐或视频探讨其视觉和听觉联想。
由于“橐戢”不是一个已知的词汇,无法比较其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
由于“橐戢”不是一个已知的词汇,无法总结对其的理解或反思其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由于“橐戢”不是一个已知的词汇,大部分分析无法进行。如果这是一个打字错误或误录,建议提供正确的词汇以便进行深入分析。
1.
【橐】
(形声。从槖省,石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小而有底曰橐,大而无底曰囊。-槖,囊也。 、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宁子职纳槖饘焉。 、 《诗·大雅·公刘》-乃裹糇粮,于橐于囊。 、 《战国策·秦策》-负书担橐。 、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田乞盛阳生橐中,置坐中央。 、 《汉书·赵充国传》。颜师古注:“橐,所以盛书也,有底曰囊,无底曰橐。簪笔者,插笔于首。”-卬家将军以为(张)安世本持橐簪笔,事孝武帝数十年。 、 清·张廷玉《明史》-橐金数千。
2.
【戢】
收藏。
【引证】
《诗·周颂·时迈》-载戢干戈。 、 《国语·周语》-夫兵戢而时动。 、 《国语·周语》-夫兵戢而时动,动则威。
【组词】
戢刃、 戢戢、 戢载、 戢藏
引申指停止战争。
【引证】
《左传·隐公四年》-弗戢,将自焚。
【组词】
戢戈、 戢兵、 戢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