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18: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18:31
词汇“溉浸”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主要用于描述水或其他液体充分渗透或浸润某物的过程。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溉浸”的字面意思是液体(通常是水)充分渗透或浸润某物。其中,“溉”指的是灌溉,即用水浇灌;“浸”则指的是浸泡,即物体被液体完全包围。
在文学作品中,“溉浸”可能用来形容自然景观的美丽,如描述雨水浸润大地,使得万物生机勃勃。在口语中,这个词汇不太常用,可能在一些特定的文学或学术语境中出现。在专业领域,如农业或环境科学中,可能会用到这个词来描述灌溉或水文过程。
“溉”和“浸”都是古代汉语词汇,源自古代农业社会对水的利用和管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词汇的使用频率有所下降,但在某些文学或学术作品中仍然保留其古雅的韵味。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水被视为生命之源,因此与水相关的词汇往往带有积极和生命力的象征意义。“溉浸”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可能被用来象征生命的滋养和成长。
“溉浸”这个词给人一种清新、滋润的感觉,可能让人联想到雨后的清新空气、绿意盎然的自然景观,以及生命力的复苏。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自然景观或情感状态时,可以增添一种文学和诗意的表达。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溉浸”来描绘雨后的景象:
雨后初晴,大地溉浸, 绿叶轻摇,花儿含笑。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被雨水溉浸的田野,绿意盎然;结合音乐,可以联想到雨滴落在叶片上的声音,清新而悦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组合词汇来实现,如英语中的“soak through”或“saturate”。
“溉浸”是一个富有诗意和古雅韵味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在特定的文学和学术语境中仍然有其独特的价值。了解和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语言表达,增添文学和艺术的魅力。
1.
【溉】
(形声。从水,既声。本义:灌注)。
同本义。
【引证】
《广韵》-溉,灌也。 、 《说文》-溉,一曰灌注也。 、 《汉书·沟洫志》-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 、 《史记·河渠书》-西门豹引漳水溉邺,以富魏之河内。 、 宋·沈括《梦溪笔谈》-一亩之稼,则粪溉者先芽。
【组词】
溉田、 溉汲、 溉浸;溉灌、 溉沃万顷
2.
【浸】
(形声。从水,籀文寝声。本义:古水名。浸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朱骏声按,出今河南彰德府武安县,入虖沱河。-浸,浸水也。出魏郡武安东北,入呼沱水。
【组词】
巨浸
泡在水里,被水渗入。
【引证】
《诗·曹风·下泉》-冽彼下泉,浸彼苞稂。 、 《周礼·职方氏》-其浸五湖。 、 《吕氏春秋·木味》-浸渊之草。
【组词】
浸淬、 浸蚀、 浸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