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2:18: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2:18:07
“下午”是指从正午12点到傍晚这段时间,通常用来指代一天中的后半部分。在24小时制中,下午涵盖了12点到18点的时间段。
“下午”一词源自汉语,由“下”和“午”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午”指代正午,而“下”表示时间上的后半部分,因此“下午”即指正午之后的时间。
在**文化中,下午常常与休息和家庭团聚联系在一起,如“下午茶”是一种常见的家庭或社交活动。
“下午”给我带来一种宁静和放松的感觉,尤其是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下午的时光似乎更加悠长和宝贵。
在我的生活中,下午常常是我进行阅读和写作的时间,这段时间相对安静,适合思考和创作。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下午”:
阳光洒在书页上, 下午的宁静,如诗如画。 思绪随风飘散, 在这悠长的午后时光。
在英语中,“下午”对应的是“afternoon”,其使用和含义与汉语中的“下午”相似,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下午的活动和意义可能有所不同。
“下午”作为一个常用的时间词汇,不仅在日常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在文学和艺术创作中提供了丰富的语境和情感表达。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意识到词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在不同文化和语境中的多样性。
1.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
2.
【午】
(象形。本义:御马索)。
同本义。
【引证】
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甲骨文“午”字]疑当是索形,殆驭马之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