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4:01: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4:01:53
词汇“奋击”的深入学*和分析:
“奋击”字面意思是指奋力攻击或打击,通常用来描述一种积极主动、充满力量的行动。它强调的是在面对困难或挑战时,以坚定的决心和强大的动力去克服或对抗。
“奋击”由“奋”和“击”两个字组成。“奋”字古义为振作、奋发,“击”字古义为打击、攻击。两个字结合,形成了现代汉语中的“奋击”一词,强调的是积极主动的攻击行为。
在**文化中,“奋击”常与勇敢、坚韧不拔的精神联系在一起,如古代的武士道精神,现代的爱国主义精神等。
“奋击”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积极向上的,它让人联想到勇气、力量和决心。在面对挑战时,这个词可以激励人们勇敢前行。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团队项目中遇到困难,团队成员们共同奋击,最终克服了难题,这种经历让我深刻理解了“奋击”的意义。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风暴的中心,我奋击,以不屈的意志,划破黑暗的夜空。”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战士在战场上奋击敌人的场景,充满力量和动感。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战鼓声、呐喊声,增强“奋击”的氛围。
在英语中,“奋击”可以对应“strike vigorously”或“attack vigorously”,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积极攻击的意味是相似的。
“奋击”是一个充满力量和积极意义的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中都能传达出坚定和勇敢的情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深度。
1.
【奋】
(会意。金文字形,中间是“隹”(鸟);外面象鸟振翅欲飞之势;下面是“田”,表示空旷的田野。本义:鸟类振羽展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奮,翚也。 、 张衡《西京赋》-奋隼归凫。 、 《淮南子·原道》-羽翼奋也。 、 《尔雅·释鸟》-雉绝有力奋,鸡绝有力奋。 、 《诗·邶风·柏舟》-不能奋飞。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 、 《聊斋志异·促织》-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
【组词】
奋翅、 奋翼、 奋翔、 奋鳞、 奋翮
2.
【击】
(形声。从手,毄(jī)声。本义:敲击,敲打)。
同本义。
【引证】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欲以击柱。 、 、 《资治通鉴·唐纪》-留击柝者。 、 、 《楚辞·九歌·国殇》-援玉 枹兮击鸣鼓。
【组词】
击壤、 击节、 击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