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40: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40:19
词汇“劫石”在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成语或常用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劫”通常指灾难、劫难,而“石”则是指石头。将两者结合,“劫石”可能指的是某种与灾难或困难相关的石头,或者是在灾难中形成的石头。由于这个词汇不常见,以下分析将基于这种字面解释进行。
“劫石”的字面意思可能是指在灾难或重大**中形成的石头,或者是与灾难有关的石头。
由于“劫石”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它来象征某种灾难或历史的痕迹。在口语或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可能不会被使用。
由于“劫石”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的词源和历史演变不详。它可能是由“劫”和“石”两个字组合而成的新词,用于特定的文学或象征性语境。
在某些文化或**中,特定的石头可能被赋予特殊的意义,如灾难的象征或保护的符号。然而,“劫石”作为一个词汇,在文化和社会背景中的具体应用不详。
“劫石”可能让人联想到沉重、历史和不可改变的过去。它可能唤起人们对灾难和挑战的反思,以及对坚韧和生存的敬意。
由于“劫石”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遇到与它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劫石”来象征历史的重量或个人的挑战:
在时间的河流中,劫石静静躺卧,
见证了岁月的沧桑,承载着过往的痛。
“劫石”可能让人联想到古老的石头,风化的表面,以及沉重的氛围。视觉上,它可能与古老的遗迹或自然景观中的巨石相似。听觉上,可能与风声或水流声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古老而沉静的氛围。
由于“劫石”不是一个国际通用的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不详。
“劫石”作为一个词汇,虽然在日常语言中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个有趣的象征性框架,可以用来探讨灾难、历史和个人挑战。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丰富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概念。
1.
【劫】
(会意。从力,去声。本义:以强力使对方欲去而不得)。
威胁;威逼。
【引证】
《说文》-劫,人欲去,以力胁止,曰劫。 、 《礼记·儒行》-劫之以众。 、 《战国策·秦策》-已珉欲以齐秦劫魏。 、 《荀子·解蔽》-故口可劫而使墨云。 、 《淮南子·精神》-不可劫以死生。 、 《汉书·高帝纪》-因以劫众。 、 宋·苏洵《六国论》-积威所劫。
【组词】
劫杀、 劫略、 劫盟、 劫质
2.
【石】
(象形。甲骨文字形。右象岩角,左象石块。“石”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山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石,山石也。在厂之下,口象形。 、 《诗·小雅·鹤鸣》-它山之石。 、 《释名》-山体曰石。 、 《易·豫》-介于石。 、 《易·说卦传》-艮为小石。 、 《周礼·典同》-原声石。 、 《吕氏春秋·精通》-慈石召铁或引之也。 、 《书·大传》。注:“石材,柱下质;石承,当柱下而已。”-大夫有石材,庶人有石承。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组词】
石田、 石髓、 石头记、 石头城、 石子甬路、 石桥三港、 石灰布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