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42: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42:41
“有名有姓”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既有名字又有姓氏,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事物具有明确的身份或地位,不是无名之辈或无主之物。这个成语强调了身份的正式性和明确性。
在文学作品中,“有名有姓”常用来描述人物的身份,强调其重要性或特殊性。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指代任何具有明确身份或来源的事物。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行政管理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强调文件或记录的正式性和准确性。
“有名有姓”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当时姓氏制度已经形成,人们普遍拥有姓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各种语境,强调身份的正式性和明确性。
在文化中,姓氏具有重要的社会和文化意义,它不仅代表了个人的身份,也关联着家族和血统。因此,“有名有姓”这个成语在社会中具有特殊的文化内涵。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正式和权威的感觉,让人联想到那些在社会上有一定地位和影响力的人物。它也暗示了一种尊重和认可。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需要确认某人的身份或来源时,可能会使用“有名有姓”这个成语。例如,在商务谈判中,确认对方的身份和背景是非常重要的。
在诗歌中,可以将“有名有姓”融入描述历史人物的诗句中,如:“千古风流人物,皆是有名有姓。”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贵族的画作,他们身穿华丽的服饰,拥有明确的姓氏和名字。在音乐中,可以选择一些庄重或古典的音乐来配合这个成语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aving a name”或“well-known”,强调的是知名度和认可度,而不是身份的正式性。
“有名有姓”这个成语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实际应用价值。它不仅强调了身份的正式性和明确性,也反映了社会对个人身份的重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深度。
这个人有名有姓,姓武名松,排行第二。
这个容易,他们下山不久,一定追得上。那总兵~,一查便知。
1. 【有】
2.
【名】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口夕。本义:自己报出姓名;起名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名,自命也。 、 《礼记·祭法》-黄帝正名百物。 、 《孟子》-名之曰幽厉。 、 《庄子·天运》-名公器也。 、 《乐府诗集》-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名之者谁。 、 《聊斋志异·促织》-自名“蟹壳青”。
【组词】
名品
3. 【有】
4.
【姓】
(会意兼形声。从女,从生,生亦声。本义:标志家族系统的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姓,人所生也。 、 《春秋·隐公八年》。按,神农母居姜水,黄帝母居姬水,舜母居姚虚,因以为姓。故从女生。-左氏传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 、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赐姓刘氏,拜为郎中。 、 《后汉书·张衡传》-世为著姓。 、 刘恕《通鉴外纪》-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组词】
姓族、 姓字、 姓系、 姓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