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02: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02:29
词汇“寤言”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源自古代汉语。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寤言”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寤言”的字面意思是醒来后说的话,即梦醒之后所说的话。在古代文学中,它常常用来形容人在梦中有所感悟,醒来后将这些感悟表达出来。
在文学作品中,“寤言”常用于描述人物在梦中得到启示,醒来后将这些启示记录或讲述出来的情景。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几乎不使用,因为它过于文雅和古风。在专业领域,如古代文学研究或古典文献学中,可能会涉及到对“寤言”这一概念的讨论。
“寤”字在古代汉语中意为醒来,“言”即说话。组合起来,“寤言”就是醒来后说的话。这个词汇在古代文献中较为常见,但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很少使用,逐渐演变为一个文学性的词汇。
在**古代文化中,梦被认为是一种神秘的体验,有时被视为上天或神灵的启示。因此,“寤言”在古代文学中常被用来表达对梦的重视和对梦中启示的珍视。
“寤言”这个词汇给人一种神秘和诗意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古代文人的雅致生活和对梦境的深刻思考。
在现代生活中,这个词汇几乎不会被使用,除非是在特定的文学创作或学术讨论中。
在诗歌创作中,可以使用“寤言”来表达梦中得到的灵感:
夜深人静时,梦魂游四方,
寤言记心间,诗篇自成章。
由于“寤言”是一个文学性的词汇,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文人的书房,书香四溢,笔墨纸砚,以及宁静的夜晚和梦中的奇幻世界。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寤言”这一概念的词汇,因为它非常特定于**古代文化和文学。
“寤言”是一个充满文学色彩和历史韵味的词汇,它不仅反映了古代文人对梦的重视,也体现了他们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虽然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仍然是理解*古代文学和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在学语言和文学时,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语言的丰富性和文化的多样性。
1.
【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寤,寐觉而有言曰寤。 、 《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组词】
寤言、 寤寐、 寤宿、 寤怀、 寤辟、 寤叹、 寤迁、 寤觉
觉悟,认识到。 同: 悟
【引证】
《诗·邶风·柏舟》-静言思之,寤擗有摽。 、 《史记·李斯列传》-而心尚未寤也。 、 《汉书·陈胜项籍传赞》-身死东城,尚不觉寤。 、 《淮南子·要略》-欲一言而寤。 、 《楚辞·离骚》-哲王又不寤。 、 郭璞《尔雅序》-别为《音图》,用祛未寤。
【组词】
寤然、 寤移
2.
【言】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直言曰言,论难曰语。 、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志以发言。 、 《左传·昭公九年》-志以定言。 、 《国语·周语上》-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 《法言·问神》-言,心声也。 、 《墨子经》-言,口之利也。 、 《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具言所闻。 、 《后汉书·列女传》-趋机而言。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言于李??。 、 明·魏禧《大铁椎传》-言讫不见。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组词】
言绝、 言言、 言不尽意、 言戏、 言人人殊、 言笑自若、 言之无文、 言方行圆、 言信、 言爽、 言不顾行、 言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