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04: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04:38
词汇“勿吉”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汉语词汇,经过查询,它可能是一个历史或民族学上的术语,指的是古代*东北地区的一个民族,即勿吉族。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勿吉”是古代**东北地区的一个民族名称,主要分布在今天的吉林、黑龙江一带。他们在历史上曾建立过自己的政权,与中原王朝有一定的交往。
在历史文献中,“勿吉”一词主要出现在关于古代东北民族的记载中。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有提及古代民族风情的描述,而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民族学中,该词汇则是研究对象之一。
同义词:肃慎(古代东北另一民族名称,有时与勿吉并提) 反义词:无(由于是特定历史名词,没有直接的反义词)
“勿吉”一词的词源可能与该民族的自称或他称有关,具体来源已不可考。随着历史的演变,该词汇逐渐被其他更现代的民族名称所替代。
勿吉族在古代东北地区有着自己的文化和社会结构,他们的存在对于研究古代东北地区的民族关系、文化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勿吉”可能只是一个陌生的历史名词,但对于研究者来说,它可能代表着对古代民族文化的探索和尊重。
由于“勿吉”是一个较为冷僻的历史词汇,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很少会遇到或使用到。
在创作历史小说或剧本时,可以利用“勿吉”这一词汇来构建古代东北民族的生活场景和文化特色。
由于缺乏具体的视觉和听觉资料,难以直接联想到“勿吉”这一词汇。但在想象中,可能会联想到古代东北的森林、河流和民族服饰。
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会有与“勿吉”相对应的词汇,用于指代同一历史时期的同一民族。
“勿吉”作为一个历史词汇,对于了解古代东北地区的民族分布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价值。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虽然它不常被使用,但在特定的学术研究和历史叙述中,它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词汇。
1.
【勿】
(象形。据甲骨文,像一树旗。右边是柄,左边是飘带。本义:州里所建旗帜) 古代大夫、士所建旗帜,半赤半白,用来麾集人众。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州里’当作‘士大夫’。”-勿,州里所建旗,…杂帛,幅半异。所以趣民。
不。
【引证】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欲勿予。 、 《孟子·告子上》-贤者能勿丧。 、 宋·苏洵《六国论》-齐人勿附于秦。 、
2.
【吉】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象兵器,下象盛放兵器的器具。合起来表示把兵器盛放在器中不用,以减少战争,使人民没有危难。本义:吉祥;吉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吉,善也。 、 《周书·武顺》-礼义顺祥曰吉。 、 《易·坤》-安贞吉。 、 《书·皋谟》-吉哉。 、 《论衡·初禀》-文王当兴,赤雀适来;…吉物动飞而圣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