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2:46: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46:58
词汇“意定”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来源于法律术语,尤其是在合同法中,指的是当事人根据自己的意愿确定合同内容的行为。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意定”字面意思是指根据个人的意愿或意志来决定某事。在法律语境中,它特指当事人通过协商一致,根据自己的意愿来确定合同条款或其他法律关系的内容。
“意定”一词可能源自古代汉语,但在现代汉语中,它更多地被用于法律术语中,以强调法律关系中的自愿性和自主性。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天命”和“宿命”,而“意定”则体现了现代社会对个人意志和自由选择的尊重。
“意定”给人一种积极、自主的感觉,它强调了个人的选择权和决策能力,可能会激发人们对自由和独立的向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在讨论个人决策或合同谈判时使用“意定”这个词,以强调决策的自愿性和自主性。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意定”来表达个人对生活的掌控和选择:
在这纷扰的世界,我意定我的方向,
不随波逐流,不迷失在人海茫茫。
“意定”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自信的人在做出决策的画面,或者在安静的环境中,一个人深思熟虑后做出选择的场景。
在英语中,与“意定”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voluntary”或“willful”,它们都强调了自愿和意志的成分。
“意定”是一个强调个人意愿和自主性的词汇,尤其在法律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提醒我们在尊重他人意愿的同时,也要维护自己的选择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意定”的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法律原则和个人自由的界限。
1.
【意】
(会意。从心从音。本义:心志。心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意,志也。 、 《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心之所谓意。 、 《史记·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 汉·贾谊《过秦论》-通其意。 、 晋·陶渊明《饮酒》-中有真意。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不快我意。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无意则已。 、 《齐民要术》-蔡伦立意造纸。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其意深长。
2.
【定】
(会意。从宀(mián),从正。“正”亦兼表字音。本义:安定;安稳)。
同本义,与“乱”或“动”相对。
【引证】
《说文》-定,安也。 、 《诗·大雅·桑柔》-靡所定处。 、 《诗·小雅·采薇》-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 《礼记·曲礼》-昏定而晨省。 、 《礼记·月令》-以待阴阳之所定。 、 《史记·留侯世家》-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 《资治通鉴》-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组词】
定迭、 定害、 定帖、 定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