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17: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17:25
词汇“徯志”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源自古代汉语。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徯志”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徯志”的字面意思是等待时机的心志或意愿。其中,“徯”意为等待,“志”意为心志或意愿。因此,“徯志”可以理解为一种耐心等待时机的心态或决心。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徯志”常用于描述那些有远大抱负但暂时隐忍等待时机的人物。在口语和现代文学中,这个词汇较少使用,但在某些专业领域,如历史研究或古典文学研究中,可能会提及。
“徯志”源自古代汉语,其使用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但在某些古典文献中仍可见其踪影。
在**传统文化中,“徯志”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忍”和“等”的哲学,强调在逆境中保持耐心和决心,等待时机的到来。
“徯志”给人一种沉稳、坚定和有远见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那些在历史长河中默默耕耘,最终成就伟业的人物。
在个人生活中,“徯志”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在困难时期保持信念,耐心等待机会的人。例如,一个创业者在面临市场挑战时,依然保持徯志,最终成功。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徯志”来表达一种深沉的等待和期望:
在岁月的长河中,我怀揣徯志,
等待那一缕曙光,照亮前行的路。
“徯志”可以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人站在高山之巅,望着远方,心中充满期待和决心。音乐上,可以联想到一段缓慢而坚定的旋律,表达等待和希望。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包括英语中的“patience”和“waiting”,但它们并不完全等同于“徯志”所蕴含的深层次的耐心和决心。
“徯志”是一个富有深意的词汇,它不仅体现了古代*人的耐心和决心,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中的一种哲学思想。在现代社会,尽管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不高,但它仍然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教育意义。通过学和理解“徯志”,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耐心和等待的艺术,这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徯】
(形声。从彳,奚声。本义:等候,期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徯,待也。 、 《虞书》。传:“待也。”-惟动丕应徯志。 、 《孟子》-徯我后。 、 《书·仲虺之诰》-徯予后。
【组词】
徯仰、 徯后、 徯望
2.
【志】
(形声。从心,士声。战国文字,从心之,之亦声。意为心愿所往。本义:志气,意愿:心之所向,未表露出来的长远而大的打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志,意也。 、 《国语·晋语》-志,德义之府也。 、 《孟子》-夫志,气之帅也。 、 《毛诗序》-在心为志。 、 《春秋·说题辞》-思虑为志。 、 《荀子·解蔽》-志者,臧也。 、 《鬼谷子·阴府》-志者,欲之使也。 、 《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 、 《论语·学而》-父在观其志。 、 《史记·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后汉书·班超传》-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唐·韩愈《县斋有怀》-身将老寂寞,志欲死闲暇。
【组词】
志志诚诚、 志局、 志干、 志意、 志坚如钢;有志者事竟成;志分、 志虑、 志抱、 志尚、 志况、 志好、 志略、 志局、 志介、 志高气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