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27: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27:54
偏执性人格是指一种人格障碍,其特征包括过度的猜疑、不信任他人、固执己见、敏感多疑、自我中心以及对他人动机的持续怀疑。这种人格特质可能导致个体在社交和职业环境中遇到困难。
偏执性人格一词源自希腊语的“paranoia”,意为“疯狂”,在19世纪被引入心理学领域,用以描述一种特定的人格障碍。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定义和理解逐渐精细化。
在某些文化中,过度猜疑和不信任可能被视为一种生存策略,而在现代社会,这种特质往往被视为不利于人际关系和职业发展。
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难以相处、孤独和心理健康问题。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遇到过表现出偏执性人格特质的人,这种经历可能让人感到困惑和挫败。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他的心墙高筑,偏执的阴影笼罩,每一句话语,都需细细斟酌。”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个孤独的人坐在昏暗的房间里,周围堆满了文件和笔记,试图解开一个他自己构建的谜团。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紧张的音乐,如悬疑电影的背景音乐。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中的“paranoid personality disorder”,德语中的“paranoiden Persönlichkeitsstörung”,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指向同一种心理状态。
偏执性人格是一个复杂且多维的词汇,它在心理学领域有着精确的定义,在日常生活中则是一个形容难以相处的人的词汇。了解这个词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心理健康问题,也有助于在人际交往中更加敏感和理解他人。
1.
【偏】
(形声。从人,扁声。本义:不正,倾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偏,颇也。 、 《书·洪范》-无偏无颇。 、 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势有偏侧。
【组词】
偏岸、 偏偏倒倒、 偏侧、 偏倒
2.
【执】
(右边是人,手被铐住。本义:拘捕;捉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执,捕罪人也。 、 《礼记·檀弓》。注:“拘也。”-而妻妾执。 、 《吕氏春秋·慎行》。注:“囚也。”-使执连尹。 、 《左传·僖公五年》-遂袭虞,灭之,执虞公。 、 清·全祖望《梅花岭记》-被执至南门。
【组词】
执命、 执讯、 执囚、 执问、 执狱
3.
【性】
(形声。从心,生声。本义:人的本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性,人之阳气性善者也。 、 《广雅》-性,质也。 、 《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 、 、 《荀子·性恶篇》-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 、 《白虎通》-五性者何?仁义礼智信也。 、 《论语·阳货》-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 《荀子·正名篇》-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
【组词】
性根、 性行、 性气、 个性、 禀性、 性尚
4.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
5. 【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