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2:47: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2:47:25
“可乘之隙”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可以利用的空隙或机会。基本含义是指在某个系统、计划或防御中存在的漏洞或弱点,可以被他人利用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文学作品中,“可乘之隙”常用来形容敌对双方中的一方找到了另一方的弱点,从而发动攻击或进行策略上的突破。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某人在处理事务时的疏忽,给了他人可乘之机。在专业领域,如军事、管理或网络安全,这个词汇特别重要,因为它涉及到策略和防御的核心问题。
同义词中,“漏洞”和“弱点”更侧重于系统或计划中的缺陷,而“破绽”则更多用于形容人的行为或言语中的失误。反义词则强调了无缺陷或难以攻破的状态。
“可乘之隙”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军事策略,最初用于描述在战场上寻找敌人的弱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应用范围扩大到了各个领域,包括商业、政治和个人生活。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防微杜渐”,即在问题初现端倪时就加以防范,这与“可乘之隙”的概念相呼应。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也常用于警示人们要时刻保持警惕,防止被他人利用自己的疏忽。
这个词汇往往带有一种紧张和警惕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策略游戏中的博弈,或是战争中的紧张局势。它提醒人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警觉,不可掉以轻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不会直接使用这个成语,但它提醒我们在处理重要事务时要细心,避免给他人留下可乘之机。例如,在签订重要合同时,仔细检查每一个条款,以防有漏洞被利用。
在诗歌中,可以将“可乘之隙”用于描绘一种紧张的氛围,如:
夜幕低垂,星辰隐匿,
敌影潜行,寻我可乘之隙。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战场的画面,士兵们在夜色中警惕地巡视,寻找敌人的可乘之隙。在音乐方面,可以选择一些紧张刺激的背景音乐,如战争电影的配乐,来增强这种紧张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n opening”或“a weakness to exploit”,虽然不如“可乘之隙”那样具有成语的韵味,但表达了相似的概念。
“可乘之隙”这个成语不仅在语言上具有丰富的内涵,而且在实际生活中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它提醒我们在各个领域都要保持警惕,不可忽视任何可能的漏洞。在学*语言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能够增强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当是时,皆有可乘之隙,而中国不可取。
小沛原非久居之地。今徐州既有~,失此不取,悔之晚矣。
1. 【可】
2.
【乘】
用以指车兵。
【引证】
《左传》-而卒乘辑睦,事不奸矣。
春秋时晋国的史书。后用以称一般的史书。
【引证】
《孟子》-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
【组词】
乘籍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隙】
(会意。从阜(fù)亦声。阜,土山,与土有关。本义:墙上开裂的裂缝)。
同本义。也泛指孔穴、空隙。
【引证】
《说文》-隙,壁际孔也。 、 《广雅》-隙,裂也。 、 《左传》-墙之隙坏,谁之咎也。 、 《礼记·三年问》-若驷之过隙。 、 《国语·周语下》-二间夹钟出四隙之细也。 、 唐·孟棨《本事诗》-柳每以暇日隙壁窥韩(韩翃)所居,即萧然葭艾,闻客至,必名人。 、 《商君书·修权》-谚曰:“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
【组词】
裂隙;罅隙;隙穴、 隙地、 隙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