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10: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10:45
“当立之年”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到了应该站立起来承担责任的年龄。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到了30岁左右,应该成熟、独立,开始承担起家庭和社会的责任。
在文学作品中,“当立之年”常用来形容主人公在人生的转折点上,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词来提醒或鼓励即将或已经步入30岁的人,要有所作为,不能继续浑浑噩噩。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这个词可能用来描述成年早期的发展阶段。
同义词:而立之年、而立、成熟之年 反义词:不惑之年(指40岁,意味着对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把握)
“当立之年”源自《论语·为政》:“三十而立。”原意是指到了30岁,应该在社会上立足,有自己的事业和家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被用来泛指30岁左右的年龄段,强调这个年龄的人应该成熟和有责任感。
在**传统文化中,30岁被认为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社会普遍期望这个年龄的人能够稳定下来,承担起家庭和社会的责任。
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成熟和责任感。它让我联想到一个人在人生旅途中的成长和转变,以及对未来的规划和承诺。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在30岁生日时,朋友们用“当立之年”来祝福我,提醒我要更加努力地工作,为自己的未来负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当立之年,风华正茂, 肩负梦想,步履不停。 岁月如歌,青春不老, 砥砺前行,不负韶华。”
视觉上,我联想到一个成熟稳重的人,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目光坚定,准备迎接新的挑战。听觉上,我可能会联想到激励人心的音乐,如交响乐中的进行曲,象征着前进和奋斗。
在西方文化中,30岁也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年龄,被称为“dirty thirty”或“big three-oh”,虽然不如“当立之年”那样强调责任和成熟,但也带有一定的转折和变化的意味。
“当立之年”这个词对我来说,是一个提醒和激励,让我意识到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我需要更加成熟和有责任感。它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帮助我理解和描述人生的不同阶段和转变。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今汝将及~,犹未纳室。
春秋时期,孔子在鲁国政坛受排挤后,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经历卫、郑、陈、晋等地碰壁后,在蔡国闲居,孔子与弟子们谈起自己的经历,说他从30岁开始立志弘道,到现在快七十岁没能推销出仁政,感慨万千……宰予立即过来安慰孔子
1.
【当】
主领;典领。
【引证】
扬雄《甘泉赋》-诏招摇与太阴兮,伏钩使当兵。
抵押,用实物作抵押向当铺借钱。
【引证】
《左传·哀公八年》-以王子姑曹当之,而后止。 、 《后汉书·刘虞传》-虞所赍赏,典当胡夷。 、 唐·白居易《自咏老身示家属》-走笔还诗债,中由衣当药钱。
【组词】
当衣服;他把房子当了
2.
【立】
(会意。甲骨文象一人正面立地之形。本义:笔直的站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立,侸也。 、 《易·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 《史记·项羽本纪》-哙遂入,披帷西乡立。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持璧却立。 、 《韩非子·喻老》-立有间。 、 宋·欧阳修《归田来》-卖油翁释担而立。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或立或卧。
【组词】
挺立、 坐立不安;把电线杆立起来;肃立、 立托、 立容、 立戟、 立谈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年】
(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禾”,下面是“人”,禾谷成熟,人在负禾。小篆字形,从禾,千声。本义:年成,五谷成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秊,谷熟也。 、 《谷梁传·桓公三年》-五谷皆熟为有年也。 、 《谷梁传·宣公十六年》-五谷大熟为大有年。 、 《诗·周颂·丰年》-丰年多黍多秊。 、 《左传·桓公二年》。疏:“年训为稔。”-有年。 、 《书·多士》-尔厥有干,有年于芘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