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8:20: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8:20:58
“岁荒”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年岁的荒歉,即指某一年或某几年连续发生的农作物歉收或自然灾害导致的粮食短缺和经济困难的情况。
在文学作品中,“岁荒”常用来描绘社会动荡、人民疾苦的场景,如古代诗词中常提到的“岁荒民饥”。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历史**或农业经济时,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农业经济学、历史学中,“岁荒”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用以分析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同义词:荒年、饥荒、歉收 反义词:丰年、丰收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岁荒”更侧重于时间上的连续性和整体性,“饥荒”则更强调食物短缺的严重性,“歉收”则侧重于农作物产量的减少。
“岁荒”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岁”指年岁,“荒”指荒芜、歉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有所下降。
在历史上,岁荒常常与社会动荡、农民起义联系在一起,如明末的农民起义就与连年的岁荒有关。在现代社会,虽然农业技术的发展减少了岁荒的发生,但这个词仍然被用来描述极端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提到“岁荒”,人们可能会联想到饥饿、贫困和无助,这个词汇带有一定的负面情感色彩,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灾害的无奈和对生存的渴望。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较少直接接触到“岁荒”这一现象,但在学*历史或参与相关社会活动时,可能会了解到这一词汇所代表的社会现象和历史**。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岁荒时节,田野寂寥,稻穗无收,人心惶惶。”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干旱的土地、枯萎的庄稼和无助的农民;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风声、鸟鸣和人们的叹息声。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自然灾害导致的粮食短缺和经济困难也有相应的词汇,如英语中的“famine”。
“岁荒”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词汇,不仅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也揭示了社会经济结构对自然灾害的脆弱性。在现代社会,虽然农业技术的进步减少了岁荒的发生,但这个词仍然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提醒我们关注农业安全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