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17: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17:49
“倦目”这个词汇在中文里并不是一个常用词,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古风的表达。字面意思可以解释为眼睛感到疲倦或厌倦。它可能用来形容长时间注视某物后眼睛的不适感,或者比喻对某事物感到厌倦或失去兴趣。
由于“倦目”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频率较低。在古文或诗词中,可能会用来形容旅途劳顿或长时间读书后的眼睛疲劳。在现代语境中,人们更倾向于使用“眼睛疲劳”或“视觉疲劳”等更为直接的表达。
“倦目”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简单,由“倦”和“目”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倦”表示疲倦、厌倦,“目”表示眼睛。随着语言的发展,现代汉语中更倾向于使用更为通俗和直接的表达方式。
在古代文学中,“倦目”可能被用来形容文人士大夫在长时间读书或写作后的状态,反映了古代文人的生活和情感。在现代社会,由于电子屏幕的普及,“眼睛疲劳”成为一个更为常见的健康话题。
“倦目”这个词给人一种疲惫和厌倦的感觉,可能会让人联想到长时间工作或学习后的身心疲惫状态。它也可能引发对过度使用电子设备的现代生活方式的反思。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更倾向于使用“眼睛疲劳”这样的词汇来描述长时间使用电脑后的不适感。如果要在正式文档或文学作品中使用,“倦目”可能会给人一种古雅和深沉的感觉。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深人静时,倦目难闭,思绪如潮涌。”
视觉上,“倦目”可能让人联想到疲惫的眼睛,眼袋,或者模糊的视线。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轻柔的摇篮曲或安静的夜晚,帮助放松和缓解眼睛的疲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ired eyes”或“eye fatigue”,反映了不同语言在描述同一概念时的直接性。
“倦目”这个词汇虽然不常用,但它提供了一种古雅和深沉的表达方式,适合在特定文学或正式语境中使用。在现代生活中,我们更倾向于使用更为通俗和直接的词汇来描述眼睛的疲劳。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语言表达的多样性。
1.
【倦】
(形声。从人,卷声。本义:疲倦,劳累)。
同本义。
【引证】
《汉书·司马相如传》集注-倦,疲也。 、 潘岳《西征赋》-倦狭路之迫隘。 、 《礼记·表记》-不继之以倦。 、 《论语》-居之无倦。 、 《汉书·严助传》-士卒罢倦。 、 《战国策·齐策四》-文倦于事。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劳苦倦极。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鸟倦飞而知还。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相公倦。
【组词】
困倦、 倦程、 倦飞、 倦怯、 倦惫、 倦闷、 倦劳
2.
【目】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眼睛形,外边轮廓象眼眶,里面象瞳孔。小篆处理为线条。先秦时期多用“目”,两汉以后,用眼逐渐多起来。“目”具有书面语色彩。本义:眼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目,人眼,象形。 、 《礼记·郊特牲。》-目者,气之清明者也。 、 《韩诗外传》-目者,心之符也。 、 《易·小畜卦》-夫妻反目。 、 《左传·宣公二年》-睅其目,皤其腹。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满目萧然。 、 晋·干宝《搜神记》-瞋目大怒。 、 《聊斋志异·狼三则》-目似瞑。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目不忍睹。
【组词】
目不斜视、 目见耳闻、 目治手营、 目空一世、 目眩神摇、 目无下尘、 目耗、 目指、 目眦、 目珠、 目睛、 目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