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33: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33:28
欢呼雷动 的字面意思是指欢呼声像雷声一样响亮、震撼。基本含义是指人群因极度喜悦或激动而发出巨大的欢呼声,形容场面热烈、气氛高涨。
文学语境: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形容重大胜利、庆典或重要人物出现的场景,如“当冠军队伍入场时,观众席上欢呼雷动。”
口语语境:在日常口语中,可能用于形容任何令人兴奋的场合,如“演唱会达到高潮时,全场欢呼雷动。”
专业领域:在体育报道或新闻报道中,常用来描述比赛胜利或重大**的现场反应,如“奥运会开幕式上,当东道主国家代表团入场时,现场欢呼雷动。”
同义词:
反义词:
词源:该词汇由“欢呼”和“雷动”两个词组成。“欢呼”源自古代汉语,意为高兴地呼喊;“雷动”则形容声音像雷声一样响亮。
演变:随着语言的发展,该词汇逐渐被用于形容各种热烈、激动的场合,成为描述大型**或庆典中人群反应的常用词汇。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欢呼雷动常与国家庆典、体育赛事、政治**等大型公共活动相关联。在这些场合,人们的集体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往往通过欢呼雷动的方式得到表达。
该词汇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兴奋和激动。联想可能包括大型体育赛事的胜利、国家庆典的热烈气氛、重要人物的受欢迎程度等。
在个人生活中,可能遇到过观看重要体育赛事或参加大型庆典时,现场人群欢呼雷动的情景。这种体验往往令人难忘,增强了集体归属感和情感共鸣。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当晨曦初照,
大地欢呼雷动,
万物复苏,
生机勃勃。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体育场内,人群站立,双手高举,面带笑容,欢呼声震耳欲聋。结合音乐,可以想象一首激昂的进行曲,伴随着人群的欢呼声。
在不同语言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有:
欢呼雷动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汇,能够生动地描述人群的激动和热烈。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准确、生动地传达情感和场景。通过对欢呼雷动的深入学,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
万民欢呼雷动,起于白骨,即未受灾之年,亦未能如此之一饱也。
曾朴《孽海花》第23回:“只听那梨花林边,一个大孩子领了八九个狂童,~。”
1.
【欢】
(形声。从欠,雚(guàn)声。本义:喜悦,高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欢,喜乐也。 、 《礼记·曲礼》-君子不尽人之欢。 、 《荀子·大略》-夫妇不得不驩。 、 《庄子·至乐》-若果养乎?予果欢乎? 、 《韩非子·说林上》-许子而大欢,彼将知君利之也。 、 《战国策·秦策》-而大国与之懽。 、 《庄子·渔父》-饮酒则欢乐。 、 《汉书·李广苏建传》-今日之欢。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众宾欢也。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欢动一城。 、 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奉一日之欢。
【组词】
欢容、 欢洽、 欢哄、 欢情
2.
【呼】
(形声。从口,乎声。本义:吐气,与“吸”相对)。
同本义 。生物体把体内的气体排出体外——与“吸”相对。
【引证】
《说文》(外息,指呼气)-呼,外息也。 、 《书·大传》-阴盛则呼吸万物而藏之内也。 、 《素问·离合真邪论》-候呼引针。
【组词】
呼哈、 呼噏、 呼息、 呼翕
3. 【雷】
4.
【动】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动,作也。 、 《易·彖传》。虞注:“震也。”-动而健。 、 《易·系辞》。虞注:“发也,变动不居。”-效天下之动者也。 、 《孟子》。注:“作也。”-将终岁勤动。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寨中人蜷伏不少动。
【组词】
按兵不动;动着、 动止、 动烦、 动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