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6:42: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6:42:20
词汇“拥鼻吟”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主要出现在古典文学作品中,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拥鼻吟”进行深入分析:
“拥鼻吟”字面意思是指用手捂住鼻子低声吟咏。这个词汇通常用来形容文人墨客在吟诗作赋时的某种姿态或情态,带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和审美意味。
在文学语境中,“拥鼻吟”常常用来描绘文人雅士在沉思或创作时的情景,如唐代诗人杜甫的《秋兴八首》中有“拥鼻吟秋水”的句子,描绘了诗人在秋水中沉思吟咏的情景。在口语和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几乎不使用。
“拥鼻吟”一词的词源较为模糊,可能与古代文人吟诗时的*惯动作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很少见到。
在古代**文化中,文人墨客常常被描绘为风雅之士,他们的行为举止往往被赋予一定的审美和象征意义。“拥鼻吟”就是这种文化背景下的一种典型表现。
这个词汇给人一种文雅、沉静的感觉,联想到古代文人在静谧的环境中沉思创作的情景,带有一种古典美和诗意。
在现代生活中,这个词汇几乎不使用,但在阅读古典文学作品时,了解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意境和情感。
在创作诗歌或故事时,可以巧妙地运用“拥鼻吟”来描绘一个文人的形象,增添作品的文学色彩和历史感。
想象一个古代文人在书房中,手捂鼻子,低声吟咏,周围是古籍和文房四宝,这样的场景可以带来一种古典美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由于“拥鼻吟”是一个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词汇,它在其他语言和文化中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因此难以进行跨文化比较。
“拥鼻吟”是一个充满文学色彩的词汇,它不仅描绘了一种行为,更承载了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在现代汉语中,虽然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不高,但它对于理解古典文学作品和传统文化仍然具有一定的意义。
天涯已有销魂别,楼上宁无拥鼻吟。
梦笔亭边~,壮图蹭蹬老侵寻。
1.
【拥】
(形声。从手,雍声。本义:抱)。
同本义。
【引证】
汉·刘向《列女传》-闭门,聚众鸣鼓。众恐,拥柱而歌。
【组词】
拥树、 拥矢、 拥社、 拥持、 拥膝
2.
【鼻】
(会意。从自,从畀(bì),“畀”又兼作声符。“自”是“鼻”的本字,作“自己”用后,另造了“鼻”字。“畀”是给予、付与的意思。合起来表示一呼一吸,自相给予。本义:鼻子)。
同本义。呼吸兼嗅觉的器官。
【引证】
《说文》-鼻,主臭者也。 、 《老子》-天食人以五气从鼻入,地食人以五味从口入。 、 《白虎通》-鼻出入气高而有窍,又,鼻者,肺之使。 、 《易·噬》。虞注:“艮为鼻。”-肤灭鼻。 、 《荀子·荣辱》-鼻辨芬芳腥臊。
3.
【吟】
(形声。从口,今声。唫为吟的本字。本义:呻吟、叹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吟,呻也。 、 《苍颉篇》-吟,叹也。 、 《素问·宝命全形论》。注:“谓吟叹也。”-呿吟至微。 、 《战国策·楚策》-昼吟宵哭。 、 明·何景明《陇右行送徐少参》-相送悲吟不尽情,关山陇坂高无极。
【组词】
吟呻、 吟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