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3:48: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3:48:56
词汇“本察”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古雅或专业性较强的词汇。为了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本察”的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根本的观察”或“深入的考察”。其中,“本”指的是根本、基础,而“察”则意味着观察、考察。
由于“本察”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场景可能较为有限。在古代文献或专业学术文章中,可能会出现这个词,用以强调对事物根本性质的深入探究。
“本察”可能源自古代汉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某些专业领域或古文研究中仍可见其踪影。
在古代**,对于事物的本察往往与儒家思想中的“格物致知”相联系,强调通过深入观察和思考来获得真知。
“本察”这个词给人一种严谨、深入的感觉,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学者在书房中认真研究的场景。
由于“本察”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在日常生活中很少遇到与它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本察”来表达对事物本质的深刻洞察:
月光下,我本察万物之灵,
静夜思,透视心海之深。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学者在昏黄的灯光下,手持放大镜,仔细观察着一件古物的场景。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段古典音乐,如巴赫的作品,来营造一种深沉、专注的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本察”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组合词来实现,如英语中的“deep observation”或“thorough examination”。
通过对“本察”的分析,我认识到词汇的深度和专业性对于理解和表达复杂概念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类词汇有助于提升思考的深度和表达的精确性。
1.
【本】
(指事。小篆字形,从“木”,下面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指明树根之所在。本义:草木的根或靠根的茎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本,木下曰本。 、 《诗·大雅·荡》-本实先拨。 、 《左传·昭公元年》-木水之有本原。 、 《国语·晋语》-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 、 《论衡·吉验》-是岁,有禾生景天中,三本一茎九穗。 、 唐·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组词】
水有源,木有本;本干
2.
【察】
(形声。从宀(mián),祭声。本义:观察;仔细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察,复审也。 、 《楚辞·离骚》-览察草木。 、 贾谊《道术》-纤微皆审谓之察。 、 《吕氏春秋·本味》-察其所以然。 、 《史记·魏公子列传》-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 、 宋·苏轼《石钟山记》-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组词】
观察、 觉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