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55: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55:15
“染缸房”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专门用于染布或其他纺织品的房间或工坊。在古代,染缸房通常是指一个设有染缸(用于浸泡和染色布料的容器)的房间,是纺织工业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文学作品中,“染缸房”可能被用来象征变革、污染或历史的沉淀。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纺织、历史或文化遗产保护中,它是一个精确的术语。
“染缸房”这个词汇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染”指的是染色,“缸”指的是容器,“房”指的是房间或工坊。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保留其基本含义,但在使用频率上有所下降。
在**的传统文化中,染缸房是手工艺和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代表了纺织技术的发展,也反映了社会经济和文化变迁。
对于我来说,“染缸房”带有一种古老和传统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手工艺的精细和历史的厚重。这个词汇也让我感受到一种时间的流逝和文化的传承。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次文化遗产的展览中看到过关于染缸房的展示,这让我对古代的染色技术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染缸房”:
在古老的染缸房里,
色彩交织成时间的画卷,
每一滴染料,都是历史的泪珠。
想象一下,走进一个古老的染缸房,你会看到大大小小的染缸排列整齐,空气中弥漫着染料的香气,耳边是布料在水中搅动的声音,这些视觉和听觉的元素共同构成了对“染缸房”的丰富联想。
在不同的文化中,类似的工坊可能有不同的名称,但其功能和意义大致相同。例如,在印度,类似的工坊可能被称为“印染坊”。
通过对“染缸房”这个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文化和历史中的重要性。这个词汇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术语,它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情感内涵,对于理解古代纺织技术和文化遗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1.
【染】
(形声。从水,杂声。一说从木、从水、从九。会意。古染料多来源于植物,故从木;染料须加工成液体,故从水;染须反复进行,故从九。本义:使布帛等物着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染,以缯为色也。 、 《周礼·序官》。注:“兰ň象斗之属,掌染草,掌以春秋敛染草之物。”-掌染草。
【组词】
染博士、 染服、 染户、 染茜、 染采、 染事、 染网、 一股暖流染红了她的两颊;染指甲;染头发
2.
【缸】
(形声。从缶(fǒu),表示与瓦器有关,工声。(hāng)本义:瓦制长颈容器,可受十升)。
大口而常无颈的陶器。
【引证】
《史记·货殖列传》-醯酱千缸。
【组词】
水缸;缸砚、 缸面酒
3.
【房】
(形声。从户,方声。上古边室皆用单扇门(即“户”),庙门大门才用双扇门,故“房”从“户”。本义:正室左右的住室)。
古代堂中间叫正室,两旁的叫房。
【引证】
《说文》-房,室在傍者也。 、 《六书故》。段曰:“凡堂之内,中为正室,左右为房,所谓东房、西房也”。桂馥曰:“古者宫室之制,前堂后室。前堂之两头有夹室,后室之两旁有东西房。”-房,室旁夹室也。 、 《仪礼·乡食礼》-记宰夫宴出自东房。 、 《书·顾命》-在东房。 、 《左传·宣公十七年》-郤子登,妇人笑于房。
【组词】
厢房、 房植、 房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