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19: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19:17
决斗:指两个个体或团体之间为了解决争端、维护荣誉或证明勇气而进行的正式的、通常是致命的战斗。决斗通常涉及一对一的对抗,使用特定的武器,如剑或枪。
“决斗”一词源自拉丁语“duellum”,意为“战争”。在中世纪欧洲,决斗作为一种法律程序,被称为“司法决斗”,用于解决法律争端。随着时间的推移,决斗逐渐演变为个人荣誉的象征,直到19世纪末被大多数国家法律禁止。
在某些文化中,决斗被视为维护个人荣誉和尊严的方式。例如,在19世纪的欧洲贵族社会,决斗是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然而,随着现代法律和道德观念的发展,决斗逐渐被视为野蛮和不文明的行为。
决斗一词往往带有一种紧张和危险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勇气、牺牲和悲剧。它也可能引发对过去时代和特定文化习俗的怀旧或批判性思考。
在现实生活中,决斗的概念可能更多地体现在比喻意义上,如商业竞争、体育比赛等。例如,两位企业家可能在市场上展开激烈的竞争,被媒体形容为“商业决斗”。
在诗歌中,决斗可以被用来象征内心的冲突或两种对立力量的较量:
在心灵的旷野上, 理智与情感展开了决斗, 剑光闪烁,心弦颤抖。
决斗的场景往往伴随着紧张的音乐和激烈的打斗声效,如电影《勇敢的心》中的战斗场面。视觉上,决斗可能让人联想到中世纪的骑士、剑术和战袍。
在不同文化中,决斗的概念和实践有所不同。例如,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中,决斗(称为“切腹”)是一种极端的荣誉行为。而在西方文化中,决斗更多地与贵族和骑士精神相关。
决斗一词在语言中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它不仅是过去时代的一种社会现象,也是文学和艺术中常用的象征元素。通过对决斗的学习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文化和人性的复杂性。在现代社会,决斗的概念更多地被用于比喻和象征,但其背后的荣誉、勇气和牺牲的主题仍然具有深刻的意义。
1.
【决】
(形声。从水,夬(guài)声。本义:疏通水道,使水流出去)。
同本义。
【引证】
《史记·河渠书》-自河决瓠子后,二十余岁,岁因以数不登。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大决所犯,伤人必多。 、 《说文》-决,行流也。 、 《说文通训定声》-人导之而行曰决,水不循道而自行亦曰决。 、 《书·益稷》-予决九川,距四海。 、 《孟子》-决之东方而东流。 、 《汉书·沟洫志》-治水有决河深川。 、 《韩非子·初见秦》-决水而灌之。 、 《史记·秦始皇纪赞》-河决不可复壅,鱼烂不可复全。 、 《韩非子·五蠹》-鲧禹决渎。 、 、
【组词】
决江、 决汩、 决子军、 决泄
2.
【斗】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两人怒发对打形。本义:搏斗)。
搏斗;引申为战斗。
【引证】
《说文》。按,争也。-鬥,两士相对,兵杖在后,象鬥之形。 、 《古考经说》-二士对戟为鬥。 、 《说文》。按,相接之意。-鬥,遇也。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投身大敌,与之扑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