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7:07: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7:07:16
承兑 是一个金融术语,指的是银行或个人对一张汇票或支票的付款承诺。具体来说,当持票人向出票人或指定的承兑人出示汇票时,承兑人同意在汇票到期时支付指定金额给持票人。
承兑 这个词源于汉语,由“承”和“兑”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承”意味着接受或承担,而“兑”则与交换或兑现有关。随着金融业务的发展,这个词逐渐成为描述金融交易中承诺支付的专业术语。
在现代社会,承兑在商业交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在国际贸易中。它提供了一种信用保障,使得交易双方能够更加放心地进行远距离或大额交易。
承兑 这个词给人一种正式和可靠的感觉,因为它涉及到金融承诺和信用。在商业环境中,承兑通常被视为一种积极的信号,表明交易是可信的。
在处理商业合同时,我曾遇到过需要银行承兑的情况。这种承兑确保了合同款项的安全支付,减少了交易风险。
在诗歌中,可以将承兑比喻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承诺:
“在商业的海洋中,承兑是我们的灯塔, 照亮了信任的道路,确保了承诺的兑现。”
承兑 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银行的大理石大厅、金属质感的安全柜,以及银行职员在处理汇票时的专业声音。
在英语中,承兑 对应的是 "acceptance" 或 "honor",在金融语境中,这两个词也用于描述对汇票或支票的付款承诺。
承兑 是一个在金融领域非常重要的词汇,它涉及到信用和承诺的核心概念。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对于理解复杂的金融交易和建立商业信任至关重要。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承兑这个词提醒我们信用和承诺在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性。
1.
【承】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跽跪着的人,下面象两只手。合起来表示人被双手捧着或接着。本义:捧着)。
【组词】
承印、 承萼、 承盘
继承。
【引证】
《楚辞·招魂》。注:“续也。”-朱明未承夜兮。 、 《仪礼·少牢礼》。注:“犹传也。”-承致多福无疆于女孝孙。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
【组词】
承袭、 承家、 承授
2.
【兑】
(会意。从人,从囗,八象气之舒散,兄者与祝同意。从八,与曾同意,今字作悦。本义:喜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兑,说也。 、 《易·说卦》-兑为口。 、 《易·序卦》-兑者说也。 、 《荀子·脩身》。注:“兑,悦也。”-佞兑而不曲。 、 《荀子·不苟》-见由则兑而倨。 、 《庄子·德充符》-豫通而不失乎兑。 、 《管子·七臣七主》-多兑道以为上。 、 《淮南子·泰族》-祷祠而求福,雩兑而请雨。
【组词】
兑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