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23:40: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23:40:27
李林甫:李林甫(*83年-753年),字叔良,唐朝政治家,曾任宰相,是唐玄宗时期的重要官员。他在政治上以权谋和阴险著称,被认为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之一。
在文学作品中,李林甫常被描绘为一个权谋家和奸臣的形象。在口语和日常对话中,提及李林甫可能用来比喻那些善于权谋、不择手段的政治人物。在专业历史领域,李林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政治生涯、政策影响以及对唐朝政治格局的改变。
李林甫的名字源自其家族和个人历史。在语言的演变中,李林甫逐渐成为了一个代表权谋和政治阴谋的符号。
在唐朝文化中,李林甫的形象被广泛讨论,他的政治手段和对朝廷的影响成为了后世评价和讨论的焦点。在社会背景中,李林甫代表了权力斗争和政治腐败的一面。
提及李林甫,可能会引起人们对权谋和政治腐败的负面情感反应。他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常常让人联想到复杂的政治斗争和道德的沦丧。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某人过于追求权力和利益,可能会用“像李林甫一样”来形容这个人。
在创作中,可以将李林甫作为一个角色,描绘他在权力斗争中的策略和手段,以此来探讨人性和权力的主题。
通过描绘李林甫在朝廷中的形象,可以创造出一种阴暗、复杂的视觉形象。在音乐中,可以使用低沉、复杂的旋律来表达李林甫的复杂性格。
在不同文化中,可能会有类似的历史人物,如罗马的凯撒或英国的理查三世,他们都是以权谋和政治手段著称的历史人物。
李林甫作为一个历史人物,代表了权力和政治的复杂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历史人物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社会的复杂性,并在语言表达中更加丰富和深刻。
1.
【李】
(形声。从木,子声。本义:李树)。
同本义。落叶乔木,春天开白色花,果实叫李子,熟时黄色或紫红色,可吃。
【引证】
《说文》-李,李果也。 、 《诗·小雅·南山有台》-北山有李。
2.
【林】
(会意。从二木。表示树木丛生。本义:丛聚的树木或竹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林,平土有丛木曰林。 、 《尔雅·释地》-野外谓之林。 、 《诗·小雅·白华》-有鹤在林。 、 《周礼·地官·序官·林衡》。注:“竹木生平地曰林。”-每大林麓。 、 《释名》-山中丛木曰林。林,森也。 、 晋·陶潜《桃花源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 《黔之驴》-蔽林间窥之。
【组词】
竹木林;山林、 深山老林;防护林;林落、 林浪、 林麓、 林泉、 林错
3.
【甫】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田中有菜苗之形。金文字形,变为从田父声的形声字。本义:苗)。
中国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多用于表字之后。
【引证】
《说文》-甫,男子美称也。 、 《诗·大雅·丞民》-保兹天子,生仲山甫。 、 明·魏学洢《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组词】
台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