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7:59: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7:59:24
冒大不韪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冒着极大的不正当或危险去做某事”。其中,“冒”指冒险或不顾,“大不韪”指极大的错误或危险。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某人明知行为会引起严重后果或违背常规,但仍然坚持去做。
在文学作品中,冒大不韪 常用来描绘那些勇敢或鲁莽的角色,他们为了追求某种目标或理想,不惜一切代价。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警告或劝阻某人不要采取可能带来严重后果的行动。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伦理学,这个成语可能用来讨论那些违反规则或道德的行为。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表达上各有侧重,铤而走险 强调在危险中寻求出路,孤注一掷 强调将所有希望寄托在一次行动上,而 破釜沉舟 则强调不留后路,决心一战。
冒大不韪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人对于行为后果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扩展到各种语境,但其核心意义——不顾严重后果的行为——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冒大不韪** 常常与勇气、牺牲和责任感联系在一起。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也常用来批评那些不顾他人利益或社会规范的行为。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复杂的,既有对那些勇敢行为的敬佩,也有对可能后果的担忧。它让我联想到那些为了理想或正义不惜一切代价的人。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遇到过需要冒大不韪的情况,比如在团队中提出与主流观点不同的建议。这种经历让我更加理解这个成语的深层含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他冒大不韪,踏上了未知的旅程, 心中的火焰,照亮了黑暗的夜空。
视觉上,冒大不韪 可能让我联想到一个孤独的身影在暴风雨中前行;听觉上,可能是风声和海浪声,象征着未知的挑战和困难。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to risk it all" 或 "to go against the grain",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都是指不顾后果或常规去做某事。
冒大不韪 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也让我在面对困难决策时有了更深的思考。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更加理解了勇气和责任的含义。
严谕集议,尚未裁决遵行,则后人孰肯冒大不韪?
1. 【冒】
2.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韪】
(形声。从是,韦声。本义:是;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韪,是也。 、 《左传·隐公十一年》-犯五不韪。 、 《左传·昭公二十年》-君子韪之。 、 《明史》-人韪其言。
【组词】
冒天下大不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