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9:21: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9:21:35
词汇“塾徒”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特定领域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塾”指的是古代的私塾,即私人设立的教育机构,而“徒”通常指学生或门徒。因此,“塾徒”可以理解为在私塾学习的学生。
1.
【塾】
(形声。从土,孰声。本义:古时门内东西两侧的堂屋)。
宫门外两侧房屋,为臣僚等候朝见皇帝之处。
【引证】
《书·顾命》-先辂在左塾之前,次辂右塾之前。
2.
【徒】
(形声。从辵(chuò),土声。本义:步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徒,步行也。 、 《诗·小雅·黍苗》-我徒我御。 、 《礼记·王制》-君子耆老不徒行。 、 《国语·吴语》-徒递来告。 、 《庄子·徐无鬼》-无徒骥于锱坛之宫。 、 《左传·襄公元年》-败其徒兵于洧上。 、 《论语·先进》-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 《易·贲》-贲其趾,舍车而徒。 、 顾炎武《复庵记》-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组词】
徒徙、 徒跣、 徒践、 徒杠、 徒负、 徒行
步兵,兵卒(周代盛行车战,车上的兵称“甲士”,车后跟着步行的兵叫“徒”)。
【引证】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帅徒以往。
【组词】
徒骥、 徒兵,徒卒、 徒士、 徒甲、 徒卫、 徒侯、 徒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