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4:34: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4:34:17
词汇“是耶非耶”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文献,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和丰富的语义内涵。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是耶非耶”字面意思是“是还是不是”,用来表达对某事物或情况的不确定性或疑惑。它通常用于提出疑问或表达对某事的真实性或正确性的怀疑。
“是耶非耶”最早见于《左传》等古代文献,原意是对事物真实性的质疑。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限于书面语,也进入了日常口语。
在传统文化中,这个成语体现了对事物本质的探索和对真相的追求,反映了人对事物多面性和复杂性的认识。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模糊和不确定的感觉,可能会引起人们对真相的渴望和对未知的恐惧。
在日常生活中,当遇到难以判断的情况时,我可能会使用这个成语来表达我的疑惑和不确定。
在创作一首诗或故事时,我可以利用“是耶非耶”来构建悬疑或不确定的氛围,增加作品的深度和复杂性。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模糊的影像,让人难以辨认;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段旋律模糊、节奏不明的音乐,来表达这种不确定性。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Is it or isn't it?”,但“是耶非耶”更具有文学和哲学的深度。
“是耶非耶”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表达疑惑的工具,也是对事物本质探索的一种体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复杂和不确定的情感和思想。
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
1.
【是】
(会意。小篆字形,从日正。本义:正,不偏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十目烛隐曰直,以日为正曰是。-是,直也。 、 《礼记·玉藻》。疏:“谓正也。”-而疑是精粗之体。 、 《易·未济》-上九,濡其首,有孚失是。
2.
【耶】
(形声。从耳,邑(右耳旁是“邑”的变形)声。不详) 本义: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吗”或“呢”。
【引证】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为一郎僮耶。 、 清·全祖望《梅花岭记》-史公果死耶。 、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岂可近耶。 、 、 、 清·周容《芋老人传》-过实耶。 、 《聊斋志异·促织》-猎虫所耶。 、 《明史》-人诟詈耶。
父亲 同: 爷
【引证】
宋·程大昌《演繁露》-今人不以贵贱呼父皆为耶,盖传袭已久矣。 、 《古文苑·木兰诗》-军书十二卷,卷卷有耶名。 、 杜甫《兵车行》-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
3.
【非】
(指事。金文作“兆”,像“飞”字下面相背展开的双翅形,双翅相背,表示违背。本义:违背;不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非,违也。从飛,下翅取其相背也。 、 《礼记·檀弓》。皇氏注:“不也。”-非刀匕是共。 、 《礼记·礼运》。注:“犹失也。”-非礼也。 、 《世说新语·简傲》-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
【组词】
非常异义、 非度、 非道、 非德、 非理
4.
【耶】
(形声。从耳,邑(右耳旁是“邑”的变形)声。不详) 本义: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吗”或“呢”。
【引证】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为一郎僮耶。 、 清·全祖望《梅花岭记》-史公果死耶。 、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岂可近耶。 、 、 、 清·周容《芋老人传》-过实耶。 、 《聊斋志异·促织》-猎虫所耶。 、 《明史》-人诟詈耶。
父亲 同: 爷
【引证】
宋·程大昌《演繁露》-今人不以贵贱呼父皆为耶,盖传袭已久矣。 、 《古文苑·木兰诗》-军书十二卷,卷卷有耶名。 、 杜甫《兵车行》-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