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9:40: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9:40:49
“恇弱”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身体或精神上的软弱无力。它通常用来形容人的体质虚弱,或者在心理上表现出胆怯、缺乏勇气和决心的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恇弱”可能用来描绘一个角色的性格特点,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常被描述为恇弱多情。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健康状况不佳,或者在面对困难时的退缩态度。在专业领域,如医学或心理学,它可能被用来描述特定的身体或心理状况。
“恇弱”一词的词源较为古老,其构成部分“恇”和“弱”在古代汉语中分别有软弱和无力的含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描述身体或心理软弱状态的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恇弱”可能与儒家文化中的“刚健”相对立,强调的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和坚韧。在现代社会,这个词可能被用来批评那些缺乏自我提升和面对困难勇气的人。
“恇弱”这个词给人一种消极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无力、脆弱和需要保护的形象。在表达中,使用这个词可能会传达出一种同情或批评的情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恇弱”来形容一个因为长期疾病而身体虚弱的朋友,或者在讨论一个项目因为缺乏领导力而无法推进时使用这个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他的心,恇弱如秋叶,在风中颤抖,渴望温暖的阳光。”
视觉上,“恇弱”可能让人联想到枯萎的植物或虚弱的动物;听觉上,可能让人想到微弱的呼吸声或无力的叹息。
在英语中,“恇弱”可以对应于“frail”或“weak”,但这些词在英语中的使用可能更加广泛,不仅仅局限于身体或心理的状态。
通过对“恇弱”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这个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它所传达的情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准确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沟通的精确性和深度。
1.
【恇】
害怕;惊恐,恐惧。
【引证】
《说文》-恇,怯也。从心,匡声。 、 《素问·通评虚实论》-尺虚者行步恇然。 、 《后汉书·张步传》-时国无嗣主,内外恇惧。
【组词】
恇惧、 恇迫、 恇恇、 恇惶、 恇慑、 恇骇、 恇眩
料想。
【引证】
元·武汉臣《生金阁》-我那里恇郭成的浑家,这等生的风流,长得可喜。
2.
【弱】
(会意。小篆字形,两把弯曲的弓,“彡”(shān)象毛羽之形,合起来表示柔弱。本义:气力小;势力差)。
同本义。与“强”相对。
【引证】
《说文》-弱,桡也。上象桡曲,彡象毛氂桡弱也。 、 《易·大过》-栋桡,本末弱也。 、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颉遇王子弱焉。 、 《淮南子·原道》-志弱而事强。 、 《孙子·谋攻》-辅隙者则国必弱。 、 《左传·哀公十年》-众散为弱。 、 《商君书·错法》-有土者不可以言贫,有民者不可以言弱。 、 《周书·武顺》-两争曰弱。 、 陈寿《隆中对》-然操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 《老子》-弱者道之用。 、 陶潜《游斜川》-弱湍驰文舫,闲谷矫鸣鸥。
【组词】
弱植、 弱道、 弱人、 弱湍、 弱力、 弱才、 弱孤、 弱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