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3:41: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3:41:55
词汇“攘贪”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攘”和“贪”。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攘贪”进行分析:
“攘贪”字面意思是指抵制或消除贪婪的行为。其中,“攘”有排斥、抵御的意思,“贪”则指贪婪、贪心。结合起来,“攘贪”可以理解为通过某种手段或行为来抑制或消除贪婪。
“攘”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意为排斥、抵御。“贪”字则较早见于《诗经》,意为贪心、贪婪。两个字组合成“攘贪”,可能是后来随着社会发展和语言演变而形成的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贪婪被视为一种负面品质,与儒家倡导的“仁义礼智信”相悖。因此,“攘贪”在文化上具有积极的意义,强调通过道德修养和社会制度来抑制贪婪行为。
“攘贪”这个词给人一种正面的情感反应,因为它代表了对抗负面品质的努力和决心。它可能让人联想到正义、自律和道德修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人因为贪婪而做出不道德的行为。这时,我们可以用“攘贪”来提醒自己或他人,强调通过自我克制和道德修养来克服贪婪。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在贪婪的阴影下,
我攘贪,如晨曦驱散黑暗。
心灵的净土,
不容一丝贪欲的侵蚀。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概念可能用不同的词汇表达,例如英语中的“combat greed”或“resist greed”,都表达了类似的意思,即对抗或抵制贪婪。
“攘贪”这个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因为它不仅代表了对抗负面品质的努力,还强调了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通过理解和运用“攘贪”,我们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对贪婪行为的看法,并鼓励他人也参与到攘贪的行动中来。
1.
【攘】
(形声。从手,襄(xiāng)声。本义:推让,退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谓推手使前拱揖之容也,字亦作儴。-攘,推也。 、 《礼记·曲礼上》-左右攘辟。 、 《史记·太史公自序》-小子何敢攘焉。 、 《汉书·司马相如传》。注:“却退也。”-随流而攘。 、 《汉书·礼乐志》-盛揖攘之容。 、 《汉书·艺文志》-合于尧之克攘。
2.
【贪】
(形声。从贝,今声。从“贝”,与财物有关。本义:贪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贪,欲物也。 、 《方言一》-晋、魏河内之比,谓惏曰残。楚谓之贪。 、 《墨子·非儒下》-贪于饮食,惰于作务。 、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贪货弃命。 、 《楚辞·离骚》注-爱财曰贪,爱食曰婪。 、 《韩非子·十过》-虞公贪利其璧与马而欲许之。
【组词】
贪赃、 贪便宜;贪得无厌;贪冒、 贪鄙、 贪汙、 贪墨、 贪夫徇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