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18: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18:11
“三灾”一词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三种灾难或不幸的。在不同的文化和背景下,“三灾”的具体内容可能有所不同。在**中,“三灾”通常指的是火灾、水灾和风灾,这是宇宙周期性毁灭的三种主要灾难。
“三灾”一词源自经典,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到泛指任何连续发生的不幸。在现代汉语中,它更多地被用来描述一系列的灾难或困难。
在亚洲文化中,特别是文化中,“三灾”具有深厚的和哲学意义,被视为宇宙和人生循环的一部分。在社会层面,它也常被用来警示人们对于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应对。
提到“三灾”,我联想到的是人生的无常和自然的强大。这种词汇往往带有一种沉重和警示的情感,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预防未来可能的灾难。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历过一次自然灾害,那时连续的暴雨导致了水灾,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三灾”的现实意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三灾”:
在三灾的轮回中,
火焰吞噬了旧梦,
水波淹没了记忆,
风声带走了希望。
想象一幅画面:一片被火焰、洪水和风暴肆虐的土地,背景音乐是低沉的风声和雨声,这样的场景和声音会让人深刻感受到“三灾”的破坏力。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连续灾难可能被称为“三重打击”或“三重灾难”,虽然词汇不同,但表达的含义相似。
“三灾”这个词不仅是一个描述灾难的词汇,更是一个提醒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坚韧不拔的象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文化和生活的复杂性。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灾】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火焚屋的形状。小篆从川,表水;从火。水火都是灾祸之源。本义:火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或体灾。-天火曰烖,从火,哉声。古文从才,籀文从巛声。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火。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释名》-火所烧灭之余曰烖,言其余物如是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左传·昭公九年》-夏四月,陈灾。(陈地发生火灾。)
【组词】
灾火、 灾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