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8:50: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50:18
姿禀(zī bǐng)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姿”和“禀”。其中,“姿”通常指人的外貌、形态或举止;“禀”则有天赋、本质的含义。因此,“姿禀”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天生具有的外貌特征和内在气质。
在文学作品中,“姿禀”常用来形容人物的天然美貌和独特气质,如“她姿禀出众,令人一见难忘”。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人的外貌和气质时,人们可能会使用类似的表达,如“天生丽质”或“气质非凡”。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人类学,可能会用“姿禀”来探讨人的先天特质和后天环境的影响。
同义词:
反义词:
“姿”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原意为人的外貌或形态。“禀”字则有接受、承受的含义,后来引申为天赋、本质。两个字结合,形成了“姿禀”这个词汇,强调人的天生特质。
在**传统文化中,人们往往重视人的内在品质和外在形象的统一。因此,“姿禀”这个词体现了对人的全面评价,既包括外貌也包括内在气质。在现代社会,虽然外貌被重视,但人们也越来越强调内在素质的重要性。
“姿禀”这个词给人一种优雅、高贵的感觉,让人联想到那些天生丽质、气质非凡的人。它也可能让人想到那些虽然外表平凡但内在丰富、有深度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姿禀”来形容那些我遇到的既有外在美又有内在美的人。例如,我可能会说:“她的姿禀真是让人羡慕,不仅外表美丽,而且内心善良。”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姿禀”:
她的姿禀如春日花开,
温柔而又不失坚韧。
在人群中,她独自绽放,
以她的方式,诠释着美。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优雅的女子站在花园中,她的姿态和气质与周围的花朵相得益彰。音乐方面,可能会联想到一些古典音乐,如肖邦的夜曲,那种温柔而深沉的旋律,与“姿禀”所传达的优雅和高贵相呼应。
在英语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用“natural grace”或“innate elegance”来表达类似的含义。在其他文化中,如日本文化中的“雅”(みやび)也有类似的含义,强调一种内在的优雅和外在的和谐。
通过对“姿禀”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这个词汇所蕴含的丰富意义。它不仅描述了人的外在美,还强调了内在气质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姿禀”可以更准确地传达对人的全面评价,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深度。
1.
【姿】
(形声。从女,次声。本义:姿态)。
同本义(“姿”侧重于呈现的姿势、风度)。
【引证】
《说文》。按,态者,材艺巧善也。即才能、贤能本字。-姿,态也。 、 《世说新语·容止》-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 、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雄姿英发。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姿态万变。 、 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无风亦呈袅娜之姿。
2.
【禀】
(会意。禀为禀的俗字。本义:给予谷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禀,赐谷也。 、 《礼记·中庸》。注:“稍食也。”-既禀称事。 、 《汉书·文帝纪》-食闻吏禀当受粥者,或以陈粟。 、 《新唐书·宪宗纪》-葬阵亡者,禀其家五岁。
【组词】
禀赡、 禀谷、 禀粮、 禀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