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26: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26:36
民乐:字面意思是指民间音乐,即源自民间、反映民间生活和情感的音乐形式。它通常包括传统乐器演奏的音乐,如古筝、二胡、笛子、琵琶等,以及民间歌曲和舞蹈音乐。
民乐一词源于**,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随着时间的推移,民乐的形式和内容不断丰富和发展,吸收了不同地区和民族的音乐元素。
在**文化中,民乐不仅是音乐艺术的一种形式,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民族的历史、情感和价值观,是文化传承和表达的重要途径。
民乐常常带给人一种宁静、深远的感觉,让人联想到田园风光、古老的故事和民族的智慧。它能够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曾参加过一次民乐工作坊,学*了如何演奏二胡。那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民乐的魅力和它所蕴含的文化价值。
诗歌:
古筝轻抚,民乐悠扬,
穿越时空,诉说衷肠。
山水间,琴声回荡,
一曲民乐,千古传唱。
视觉:想象一幅画面,一位身着传统服饰的音乐家在竹林中演奏古筝,周围是静谧的自然风光。 听觉:闭上眼睛,可以听到古筝的清脆声音,伴随着笛子的悠扬旋律,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概念有日本的“邦乐”(传统音乐)和印度的“古典音乐”。虽然各有特色,但都强调了传统和民族的元素。
民乐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音乐的一种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的音乐艺术。通过对民乐的学和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
1.
【民】
(指事。从古文之象。古文从母,取蕃育意。古代指黎民百姓,平民。与君、官对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古文从母。取蕃育也,上下众多意,指事。-民,众萌也。从古文之象。 、 《广雅》。按,土著者曰民,外来者曰氓。-民,氓也。 、 《谷梁传·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 、 《左传·桓公六年》-夫民神之主也。 、 《左传·闵公元年》-无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 、 《书·舜典》-黎民阻饥。 、 《书·盘庚上》-民不适有居。 、 《诗·小雅·何草不黄》-哀我征夫,独为匪民。 、 《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 《史记·项羽本纪》-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 《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组词】
民夫、 民户、 民居、 民服、 民宅、 民望、 民牧、 民情、 民役、 民利、 民命、 民和、 汉民;回民;藏民;民壮、 渔民;农民;牧民;民膏、 民经、 民熙物阜、 民害、 民力、 民脂、 民财、 民纪、 民祗
2.
【乐】
(象形。小篆字形。象鼓鼙木架形。本义:音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五声八音相比而成乐。-乐,五声八音总名。象鼓鞞,木其虡也。 、 《礼记·乐记》-乐者,天地之和也。夫乐者,先王之所以饰喜也。 、 《礼记·世本》-伶伦作乐。 、 《周礼·保氏》-二曰六乐,谓云咸韵夏濩武也。 、 《吕氏春秋·慎行论》-以乐传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