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1:03: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1:03:28
词汇“庙宇”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指的是供奉神灵或祖先的建筑物,是活动和信仰的场所。在传统文化中,庙宇具有重要的**和文化意义。
“庙宇”的字面意思是供奉神灵或祖先的建筑物。它通常与**信仰、祭祀活动和文化遗产紧密相关。
“庙宇”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早见于《周礼》等古代文献。随着历史的发展,庙宇的功能和形式也发生了变化,但其作为**和文化场所的基本意义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庙宇不仅是活动的场所,也是社区文化交流和历史传承的重要载体。许多庙宇还承载着民间故事和历史传说,成为地方文化的重要标志。
庙宇常常给人以庄重、神圣和宁静的情感体验。它不仅是信仰的象征,也是人们寻求心灵慰藉和精神寄托的地方。
在个人生活中,庙宇常常是人们参与活动、体验传统文化和寻求心灵平静的场所。例如,许多人会在特定的节日或重要时刻去庙宇祈福或参与仪式。
在诗歌创作中,庙宇可以被赋予丰富的象征意义,如:
古庙静立山间,
钟声悠扬,岁月流转。
信仰之光,照亮心田,
千年传承,永恒不变。
庙宇的视觉形象常常是古朴、庄严的,其内部的香烟缭绕和钟声悠扬,给人以深刻的听觉和视觉体验。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庙宇的场所也有不同的名称和功能。例如,教中的教堂、伊斯兰教中的清真寺等,虽然名称和形式不同,但都承载着**信仰和文化传承的功能。
通过对“庙宇”这一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文化和历史中的重要性。庙宇不仅是活动的场所,也是文化遗产和精神寄托的象征,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一词汇,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把握和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
1.
【庙】
(形声。从广(yǎn),朝声。“广”与建筑物有关。本义:宗庙,供奉祭祀祖先的处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当作宗庙尊先祖貌也。-廟,尊先祖貌也。 、 《广雅·释天》-庙祧坛墠,鬼祭先祖也。 、 《尔雅·释宫》-室有东西厢曰庙,无曰寝。 、 《礼记·月令》。注:“前曰庙,后曰寝。”-寝庙必备。 、 《周礼·祭仆》。注:“高祖以下也。始祖曰大庙。”-复于小庙。 、 《礼记·明堂位》。按,周制: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太庙,天子明堂。 、 《战国策·齐策四》-庙成。 、 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堕。 、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庙在山之西蔍,额曰“惠济”。 、 《搜神记》-至八月朝,诣庙中坐。 、 宋·欧阳修《伶官传》序-藏之于庙。
【组词】
少年告庙;庙视道士、 庙主、 庙见、 庙祝、 庙貌、 庙堂、 庙社
2.
【幄】
(形声。从巾,屋声。本义:形如房屋的大帐幕)。
同本义。
【引证】
《小尔雅·广服》-幄,幕也。 、 《左传·哀公十四年》-子我在幄。 、 《左传·昭公十三年》。注:“幄幕,军旅之帐。”-子产以幄幕九张行。
【组词】
幄殿、 幄幕、 幄次、 幄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