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42: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42:18
“台城”一词在汉语中通常指的是古代城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城墙内的主要城区。它通常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是城市的心脏地带。
在文学作品中,“台城”往往象征着权力和繁华,如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中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里的“城”可以理解为“台城”,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破败的哀痛。
在口语中,“台城”可能更多地被用来指代某个具体的历史城市或其中心区域。
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城市规划学中,“台城”则是研究古代城市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概念。
同义词:内城、市中心、核心区 反义词:郊区、外围、边缘地带
“台城”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台”可能指的是高台或观景台,而“城”则是指城市。随着时间的推移,“台城”逐渐成为指代城市中心区域的专有名词。
在古代,台城往往是和贵族居住的地方,因此它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一个社会和文化象征,代表着权力和地位。
“台城”这个词往往让人联想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深远,它唤起的情感可能是对过去的怀念和对传统的尊重。
在我的旅行经历中,曾参观过一些古城的台城遗址,那些古老的城墙和宫殿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历史的沧桑。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台城”: “台城古韵今犹在,石径青苔诉往昔。”
想象一幅画面:夕阳下的台城,古老的城墙映着金色的光芒,远处传来悠扬的古筝声,这样的场景让人心生敬畏。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概念可能是“市中心”或“历史中心”,但“台城”特有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独一无二的。
通过对“台城”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它在汉语中的丰富含义和文化价值。这个词汇不仅是语言学的一部分,也是了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
1.
【台】
(形声。小篆字形。从口,(以)声。从口,与表示喜悦有一定的联系。本义:喜悦。读(yí))。
鱼名。背上有黑的花纹 同: 鲐
【引证】
《诗·大雅·行苇》-黄台背,以引以翼。
2.
【城】
(会意。从土,从成,成亦声。本义:城墙)。
同本义 。都邑四周用作防御的高墙。一般分两重,里面的叫城,外面的叫郭,城字单用时,多包含城与郭。城郭对举时,只指城。
【引证】
《说文》-城,所以盛民也。 、 《礼记·礼运》-城郭沟池以为固。 、 《史记·田单列传》-使老弱女子乘城。 、 《公羊传·定公十二年》。注:“天子周城,诸侯轩城。”-百雉而城。 、 《谷梁传·隐公七年》-城为保民为之也。 、 《墨子·七患》-城者,可以自守也。 、 唐·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组词】
城内;城外;万里长城;城守、 城曲、 城铺、 城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