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2:22: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2:22:50
内侍:指在宫廷中服务的官员或仆人,主要负责皇室成员的日常生活和宫廷事务。在古代,内侍通常是指宦官,即被阉割的男性,他们在宫廷中担任各种职务,包括管理宫殿、侍奉和后妃等。
文学: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内侍常常被描绘为宫廷阴谋的参与者或见证者,如《红楼梦》中的太监角色。 口语:在现代口语中,“内侍”一词较少使用,通常只在历史或文学讨论中出现。 专业领域:在历史学和古代宫廷研究中,内侍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涉及其角色、权力和社会地位等方面。
同义词:宦官、太监、宫人 反义词:外臣、文臣、武将
词源:“内侍”一词源于古代汉语,由“内”(指宫廷内部)和“侍”(指侍奉、服务)组成。 演变:随着历史的变迁,内侍的角色和地位发生了多次变化,从最初的仆人逐渐演变为拥有一定权力的官员。
在古代**,内侍作为宫廷中的特殊群体,其存在与皇权紧密相关。他们的权力和影响力在不同朝代有所不同,有时甚至能够左右朝政。内侍制度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性别和权力结构。
内侍一词往往让人联想到宫廷的阴谋、权力斗争和神秘氛围。在情感上,它可能引起人们对古代宫廷生活的好奇和对宦官特殊身份的同情。
在历史研究或文学创作中,了解内侍的角色和历史背景对于深入理解古代宫廷文化和政治动态至关重要。
在诗歌中,可以将内侍的形象与宫廷的华丽和阴暗相结合,创造出富有张力的意象:
金碧辉煌的宫墙内,
内侍低语,暗流涌动。
玉阶上的影子,
是权谋的舞者,
在夜幕下悄然起舞。
内侍的形象可以与古代宫廷的华丽服饰、宫殿的宏伟建筑以及宫廷音乐相结合,创造出一种庄严而神秘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角色可能包括古罗马的宦官或中东地区的eunuchs,他们在各自的文化和历史中扮演着类似的角色。
内侍作为一个历史词汇,不仅反映了古代宫廷的组织结构和权力运作,也揭示了社会对性别和权力的复杂态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内侍的含义和背景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
1.
【内】
里面。与“外”相对。
【引证】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一室之内。 、 《世说新语·雅量》-郗犹在帐内。 、 《世说新语·贤媛》-东海家内则郝夫人之法,亲陵家内范钟夫人之礼。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一板内有重复。 、 清·姚鼐《登泰山记》-数里内无树。
【组词】
海内;关内;内牵
指某一群体或某一物体的中间。常指国内或朝廷内。
【引证】
《论语·季氏》-动干戈于邦内。 、 汉·贾谊《过秦论》-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内,名词作状语,译时加介词“对”,为“对内”。) 、 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 《三国志·诸葛亮传》-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组词】
内叛、 内患、 内事、 内睦、 内噬、 内寇
2.
【侍】
(形声。从人,寺声。本义:在尊长旁边陪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侍,承也。 、 《孝经》。郑注:“卑在尊者之侧为侍也。”-曾子侍。 、 《后汉书·邳彤传》。注:“有左右曹,入侍天子。故曰侍中。”-侍中。 、 《后汉书·朱穆传》。注:“秦官也。”-中常侍。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使侍人僚租告公。 、 《汉书·文帝纪》-遂即天子位,群臣以次侍。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侧耳以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