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18: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18:13
“敏于事,慎于言”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在处理事情时要敏捷、迅速,而在说话时要谨慎、小心。这个成语强调了行动的效率和言语的慎重,认为在行动上要迅速果断,而在言语上要深思熟虑,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或误解。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性格或行为方式,如在描述一个领导者的形象时,可能会说他“敏于事,慎于言”,以强调他的决断力和谨慎性。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提醒自己在说话前要三思,或者在鼓励别人迅速行动时引用。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心理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讨论决策和沟通的策略。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的儒家思想,强调言行一致和内外兼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社会中,其应用范围更加广泛,不仅仅局限于个人品德的评价,也用于商业和管理等领域。
在**文化中,言行一致被视为一种美德,这个成语体现了这种价值观。在社会交往中,人们普遍认为行动比言语更能体现一个人的真实意图和能力,因此“敏于事,慎于言”成为了评价一个人是否成熟和可靠的重要标准。
这个成语给人以稳重和可靠的印象,让人联想到那些在关键时刻能够迅速做出决策,同时又不会轻易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的人。这种特质在任何社会和职业环境中都是受欢迎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提醒自己在面对紧急情况时要迅速行动,而在表达意见时要谨慎,避免因为一时冲动而说出可能后悔的话。这种自我提醒帮助我在工作和人际关系中保持平衡。
在创作一首诗时,我可以这样使用这个成语:
敏于事者,如风驰电掣,
慎于言者,如深潭静水。
行动之间,见真章,
言语之中,藏智慧。
在视觉上,这个成语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忙碌但有序的工作场景,每个人都在高效地完成任务,同时保持着谨慎的沟通。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个会议室里,人们在低声讨论,每个字都经过深思熟虑。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观念可以用“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行动胜于言辞)来表达,强调实际行动的重要性。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理念相似,都强调了行动的实效性和言语的慎重性。
“敏于事,慎于言”这个成语在我看来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指导原则,无论是在个人发展还是在职业成长中。它提醒我在行动上要果断,在言语上要谨慎,这种平衡有助于我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清晰和有效的沟通。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成语,我更加明白了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的重要性。
1.
【敏】
(形声。从攴(pū),每声。甲骨文字形,像用手整理头发的样子。本义:动作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敏,疾也。 、 《诗·小雅·甫田》-曾孙不怒,农夫克敏。 、 《论语·里仁》-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 、 《论语·学而》-敏于事而慎于言。
【组词】
敏给、 敏赡、 敏睿、 敏疾、 敏思、 敏才
2.
【于】
(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往;去。
【引证】
《诗·周南·桃夭》。毛传:“于,往也。”-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 《书·大诰》-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
3.
【事】
(形声。从史,之省声。史,掌管文书记录。甲骨文中与“吏”同字。本义:官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事,职也。 、 《韩非子·五蠹》-无功而受事,无爵而显荣。
【组词】
事宦
4.
【慎】
(形声。从心,真声。本义:谨慎;慎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慎,谨也。 、 《尔雅》-慎,诚也。 、 《国语·周语》-慎,德之守也。 、 《贾子道术》-僶勉就善谓之慎。 、 《诗·小雅·白驹》-慎尔优游。 、 《诗·小雅·巧言》-予慎无罪。 、 《仪礼·聘礼记》-入门主敬,升堂主慎。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组词】
审慎、 失慎、 慎独、 慎刑、 慎行、 慎言慎行、 慎小事微、 慎缄、 慎小谨微
5.
【于】
(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往;去。
【引证】
《诗·周南·桃夭》。毛传:“于,往也。”-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 《书·大诰》-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
6.
【言】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直言曰言,论难曰语。 、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志以发言。 、 《左传·昭公九年》-志以定言。 、 《国语·周语上》-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 《法言·问神》-言,心声也。 、 《墨子经》-言,口之利也。 、 《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具言所闻。 、 《后汉书·列女传》-趋机而言。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言于李??。 、 明·魏禧《大铁椎传》-言讫不见。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组词】
言绝、 言言、 言不尽意、 言戏、 言人人殊、 言笑自若、 言之无文、 言方行圆、 言信、 言爽、 言不顾行、 言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