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0:51: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51:52
“攘羊”这个词汇在中文里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成语或常用词汇。从字面上理解,“攘”有排斥、驱赶的意思,“羊”则是指羊这种动物。因此,“攘羊”可以理解为驱赶羊的动作。
由于“攘羊”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没有特定的使用方式。在文学作品中,如果出现“攘羊”,可能是指具体的驱赶羊的动作,或者象征性地表示驱赶或排斥某种事物。
由于“攘羊”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历史不详。可能是某个特定地区或文化中的方言词汇,或者是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用语。
在农耕社会中,羊是重要的家畜之一,驱赶羊群是牧羊人的日常工作。因此,“攘羊”可能与牧羊文化有关,反映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
“攘羊”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宁静的乡村生活,牧羊人的辛勤工作,以及羊群在草原上自由奔跑的景象。它可能带有一种平和、自然的情感反应。
由于“攘羊”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在生活中没有遇到与它相关的具体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晨曦微露,牧笛悠扬,
攘羊人踏着露珠,
引领羊群,穿越绿野,
一幅田园的画卷。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牧羊人在清晨驱赶羊群的画面,羊群在草地上悠闲地吃草,牧羊人手持牧杖,悠然自得。结合音乐,可以联想到轻柔的乡村音乐,伴随着羊群的叫声和牧笛的旋律。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攘羊”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驱赶羊群”在不同语言中都有相应的词汇。
“攘羊”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农耕文化中的一部分。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内涵。
1.
【攘】
(形声。从手,襄(xiāng)声。本义:推让,退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谓推手使前拱揖之容也,字亦作儴。-攘,推也。 、 《礼记·曲礼上》-左右攘辟。 、 《史记·太史公自序》-小子何敢攘焉。 、 《汉书·司马相如传》。注:“却退也。”-随流而攘。 、 《汉书·礼乐志》-盛揖攘之容。 、 《汉书·艺文志》-合于尧之克攘。
2.
【羊】
(象形。甲骨文字形,像羊头形。“羊”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一种哺乳动物)。
同本义 。反刍类,以食草为生。一般头上有一对角,有许多品种。
【引证】
《说文》。孔子曰:“半羊之字以形举也。”-羊,羊兽也。 、 《礼记·曲礼》-羊曰柔毛。 、 《大戴礼记·少牢》-羊曰少牢。 、 《礼记·月令》-食麦与羊。 、 《易·说卦》-兑为羊。 、 《汉书·李广苏建传》-杖汉节牧羊。
【组词】
羊群里跑出骆驼来、 羊群蚁阵、 羊酒花红、 羊车过市、 羊耳风、 羊脏、 羊羔、 羊儿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