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27: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27:14
词汇“[樵侣]”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属于较为文雅和古风的词汇。下面我将从几个角度对“樵侣”进行分析:
“樵侣”字面意思是指砍柴的人的同伴,即樵夫的朋友或同伴。在古代文学中,这个词常用来指代隐居山林、过着简朴生活的隐士或志同道合的朋友。
在文学作品中,“樵侣”常用来营造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意境。在口语和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几乎不使用,因为它带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和历史背景。
“樵”字源自古代汉语,意为砍柴;“侣”字意为同伴。在古代,樵夫是山林中的常见职业,因此“樵侣”一词自然地与山林生活联系在一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范围逐渐缩小,主要出现在文学作品中。
在**传统文化中,隐居山林被视为一种高尚的生活方式,象征着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因此,“樵侣”一词在文学作品中常被用来表达这种理想化的生活状态。
提到“樵侣”,我联想到的是宁静的山林、清新的空气和简单的生活。这个词带有一种远离喧嚣、回归自然的情感色彩,让人感到平和与宁静。
在现代生活中,“樵侣”这个词汇很少直接使用,但它所代表的生活理念仍然吸引着一些人。例如,有些人可能会在周末选择去郊外徒步,体验一下与自然亲近的感觉,虽然不一定是砍柴,但可以算是现代版的“樵侣”生活。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山中岁月长,樵侣话桑麻。清风拂面过,心随白云飘。”
想象一下,一个宁静的山谷中,两位樵夫在砍柴之余,坐在树下聊天,周围是鸟鸣和溪流声,这种场景会让人感到非常放松和愉悦。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樵侣”的词汇,但类似的概念,如隐士、自然爱好者等,在不同文化中都有体现。
“樵侣”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所蕴含的隐居山林、追求自然的生活理念仍然具有吸引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和文学作品。
1.
【樵】
(形声。从木,焦声。本义:薪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樵,散木也。 、 《诗·小雅·白华》-樵彼桑薪。 、 《左传·醒公十二年》-请无杆采樵者以诱之。 、 《汉书·扬雄传》。注:“木薪也。”-樵蒸焜上。 、 《史记·淮阴侯传》-樵苏后炊。
【组词】
樵山、 樵米、 樵斧、 樵拾、 樵薪、 樵苏、 樵担
2.
【侣】
(形声。从人,吕声。本义:伴侣,同伴) 同本义。
【引证】
曹植《洛神赋》-命俦啸侣,或戏清流,或翔神渚。 、 唐·韩愈《把酒》-我来无伴侣,把酒对南山。 、 唐·韩愈《利剑》-故人念我寡徒侣,持用赠我比知音。 、 清·林觉民《与妻书》-以元侣悲。 、 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告其故侣。 、 毛泽东《游泳》-携来百侣曾游。
【组词】
仙侣;僧侣、 侣俦
结为伴侣;陪伴。
【引证】
苏轼《赤壁赋》-侣鱼虾而友麋鹿。
【组词】
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