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31: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31:00
火盆:火盆是一种用来生火取暖或烹饪的器具,通常由金属或陶瓷制成,内部可以放置木炭或柴火。它的基本功能是集中热量,使其更容易控制和利用。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火盆常常被用来营造温馨或古朴的氛围,如在古代宫廷或乡村生活中。 口语:在日常口语中,火盆可能被提及作为一种取暖方式,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 专业领域:在考古学或历史学中,火盆的研究可以帮助了解古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工艺技术。
同义词:火炉、炭盆、炉子 反义词:冰箱、空调、风扇
火盆的词源较为直接,由“火”和“盆”两个字组成,反映了其基本功能和形状。在历史上,火盆的材质和设计随着技术和文化的发展而演变,从简单的土陶到精美的金属工艺。
在**传统文化中,火盆常与家庭团聚和温馨的氛围联系在一起。在一些节日或特殊场合,如春节,家庭成员会围坐在火盆旁,共享天伦之乐。
火盆给人以温暖、舒适和安全的情感联想。它不仅是物理上的取暖工具,也是心灵上的慰藉,象征着家的温暖和亲情的凝聚。
在寒冷的冬夜,我常常回忆起小时候和家人围坐在火盆旁的情景,那是一种简单而纯粹的幸福。
在诗歌中,火盆可以被描绘为:
冬日的守望者,
火盆静默地燃烧,
温暖了岁月的寒霜,
点亮了家的灯火。
火盆的视觉联想是温暖的火光和跳动的火焰,听觉联想则是木炭的噼啪声和火焰的呼呼声,这些都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温馨的氛围。
在不同文化中,火盆或类似器具的存在和使用方式有所不同。例如,在日本的榻榻米房间中,会有一种称为“炬燵”的取暖设备,其功能和火盆相似,但设计更为精致。
火盆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物理上的取暖工具,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社会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文化背景和情感联系。
1.
【火】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 、 《春秋·元命苞》-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 、 《易·说卦》-离为火。 、 《左传·昭公九年》-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 、 《论衡·诘术》-火,日气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曰火。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火烧令坚。 、
【组词】
火链、 火厝、 火筒、 火火烛烛、 火厄、 火备
2.
【盆】
(形声。从皿,分声。皿,泛指盘碗一类器具。本义:盛东西或洗涤用的器皿。通常为圆形,口大底小,比盘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盆,盎也。 、 《考工记·陶人》-盆实二鬴,厚半寸,脣寸。 、 《周礼·牛人》。司农注:“所以盛血。”-与其盆簝。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盆器倾侧。
【组词】
炭盆、 脸盆;大铜盆、 盆吊、 盆冤、 盆口精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