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6:52: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6:52:30
词汇“润例”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古老或专业性较强的词汇。根据我的知识库,这个词在不同的文献和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含义,但总体上,它通常与“润色”或“修饰”有关,尤其是在文学和法律领域。
“润例”字面意思是指润色或修饰的例子或范例。在文学中,它可能指对文章进行修饰和润色的方法或实例;在法律领域,它可能指对法律文书进行修饰和润色的标准或范例。
“润例”这个词可能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润”字意为润色、修饰,“例”字意为例子、范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可能在某些领域保留下来,但在日常语言中并不常见。
在古代中国,文学和法律文书的撰写都非常注重修饰和润色,因此“润例”这个词可能在当时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具有重要意义。
“润例”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对文字的精心雕琢和修饰,给人一种严谨和细致的感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不会直接使用“润例”这个词,但在写作和文书撰写中,我们都会不自觉地运用润色的技巧。
在诗歌创作中,可以这样使用:“借鉴古人的润例,将情感细腻地融入每一行诗句。”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作家在书桌前精心修饰文字的场景;结合音乐,可以联想到柔和的旋律,象征着文字的润色过程。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润例”的词汇,但类似的修饰和润色的概念在各种文化中都存在。
“润例”这个词虽然在日常语言中不常见,但在文学和法律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它提醒我们在写作和文书撰写中要注重修饰和润色,以提高表达的准确性和艺术性。
1.
【润】
(形声。从水, 闰(rùn)声。本义:雨水下流,滋润万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润,水曰润下。 、 《广雅》-润,渍也。 、 《易·系辞》-润之以风雨。 、 《论衡·雷虚》-雨润万物。 、 《礼记·聘义》-温润而泽。 、 唐·杜甫《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组词】
润一润喉咙;润下、 润雨、 润改、 润滋
2.
【例】
(形声。从人,列声。本义:比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礼记服问:上附下附,列也。公别比例之义。古只作列,此字后出。-例,比也。 、 元·刘壎《隐居通议·欧阳公》-举此以例其余。
【组词】
溯古例今;以此例比
类;列。
【引证】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
【组词】
不在此例;例及、 例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