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18: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18:06
“余命”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一个人剩余的生命时间,即从现在起到生命结束的这段时间。它强调的是生命的剩余部分,常带有对时间有限性和生命价值的思考。
在文学作品中,“余命”常用来表达对生命短暂的感慨或对未来日子的期待。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词来讨论健康状况或预期寿命。在专业领域,如医学或保险业,这个词可能更具体地指代一个人的预期剩余寿命。
同义词在表达上略有差异,如“余生”更常指剩余的人生,而“余命”更侧重于剩余的生命时间。
“余命”这个词由“余”和“命”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余”常用来表示剩余的,而“命”则指生命。这个词的使用历史悠久,但在现代汉语中,其使用频率和语境有所变化,更多地与生命的长度和质量相关联。
在**文化中,生命被视为非常宝贵的,因此“余命”这个词常常带有对生命价值的深刻反思。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可能与老龄化、健康问题或生命教育等相关。
“余命”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沉重或严肃的情感色彩,因为它涉及到生命的有限性和死亡的不可避免。它可能引发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深思和对时间的珍惜。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词可能在我思考人生目标或面对健康挑战时出现。例如,在面对一次健康危机后,我开始更加关注如何利用我的余命去做一些真正重要的事情。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余命”:
在余命的河流中,
我寻找着每一颗闪耀的石子,
珍惜每一次潮起潮落,
因为我知道,时间不等人。
视觉上,“余命”可能让人联想到日落、老树或逐渐减少的沙漏。听觉上,它可能与缓慢、沉重的音乐相关联,唤起对生命流逝的感知。
在英语中,“余命”可以对应为“remaining life”或“remaining years”,但这些表达不如“余命”在中文中那样带有深刻的生命哲学意味。
“余命”这个词对我来说是一个提醒,让我意识到生命的宝贵和时间的有限。它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帮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1.
【余】
(形声。从食,余声。本义:饱足)。
饱足。足食得饱。
【引证】
《说文》-余,饶也。
2.
【命】
(会意。从口从令。表示用口发布命令。本义:指派;发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朱骏声按:“在事为令,在言为命,散文则通,对文则别。令当训使也,命当训发号也。”-命,使也。 、 汉·蔡邕《独断》-出君下臣名曰命。 、 《贾子·礼容》-语下命者,制令也。 、 《文选·闲居赋序》注-凡尊者之言曰命。 、 《诗·大雅·卷阿》-维君子命。 、 《仪礼·燕礼》-某固辞不得命。 、 《吕氏春秋·孟春纪》。注:“命,令也。”-命田舍东郊。 、 《列子·汤问》-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令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 、 清·周容《芋老人传》-命妪煮芋。 、 白居易《琵琶行序》-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组词】
命酌、 命席、 命酒、 命乐、 命官、 命材、 命事、 命使、 命将、 命相、 命讨、 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