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3:16: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3:16:26
“众女”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一群女性,或者泛指所有的女性。字面意思是指众多的女性。
“众女”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众”和“女”两个字组成,历史演变中没有特别的变化,一直保持着其基本含义。
在**传统文化中,“众女”可能带有一定的性别角色期待,如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在现代社会,随着性别平等观念的普及,“众女”更多地被用来指代女性群体,讨论她们的多样性和平等权利。
“众女”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女性的团结、力量和多样性。在某些情境下,也可能引发对女性地位和权益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众女”来形容一群女性朋友或同事的聚会,如:“我们众女每个月都会有一次聚会。”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众女如花,绽放在春日的阳光下,她们的笑声,是世间最美的乐章。”
在英语中,“众女”可以对应为“group of women”或“womenfolk”,在不同文化中,对女性群体的讨论和关注点可能有所不同。
“众女”这个词汇在中文中是一个常用的表达,用来指代女性群体。它在不同的语境和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的含义和用法。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信息和情感。
1.
【众】
(会意。“众”从三人。“三”表示众多。“众”表示众人站立。“衆”,甲骨文字形。象许多人在烈日下劳动。本义:众人、大家)。
同本义。
【引证】
《国语·周语》-人三为众。 、 《易·说卦》-坤为众。 、 《周礼·大宗伯》-大师之礼用众也,大均之礼恤众也,大田之礼简众也,大役之礼任众也,大封之礼合众也。 、 《后汉书·杨终传》-安土重居,谓之众庶。 、 《荀子·脩身》。注:“众,众人也。”-庸众而野。 、 《论语·卫灵公》-众恶之,必察焉。 、 《左传·襄公十年》-众怒难犯。 、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 《史记·陈涉世家》-此教我先威众耳。 、 诸葛亮《后出师表》-群疑满服,众难塞胸。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激众愤。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吾村之众。
2.
【女】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敛手跪着的人形。本义:女性, 女人,与“男”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王育说:“对文则处子曰女,适人曰妇。”-女,妇人也。 、 《诗·卫风·氓》-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 贾谊《论积贮疏》-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男女衣著。 、 《韩非子·亡征》-男女无别。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如倩女之靧。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男女奔窜。
【组词】
女陪堂、 女先儿、 女红、 女冠、 女兄、 女伯、 女嬖、 女隶、 女中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