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1:13: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1:13:20
吮墨吮毫 是一个汉语成语,由两个动词短语组成:“吮墨”和“吮毫”。字面意思分别是“吮吸墨水”和“吮吸毛笔的笔尖”。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文人专心致志地写作或绘画,沉浸在创作过程中,仿佛通过吮吸墨水或笔尖来汲取灵感。
在文学作品中,吮墨吮毫 常用来描绘文人墨客的创作状态,强调其专注和投入。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艺术创作或学术研究时,仍可作为一种形象的表达方式。在专业领域,如文学、艺术评论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具体描述创作过程的细节。
同义词:
反义词:
吮墨吮毫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文人的创作惯。在古代,文人使用毛笔和墨水进行书写和绘画,吮吸笔尖是为了调整笔锋,使书写更加流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动作被赋予了更深层的文化意义,成为形容文人专注创作的象征。
在传统文化中,文人墨客被视为高雅文化的代表,他们的创作活动被赋予了很高的价值。吮墨吮毫** 这个成语体现了对文人创作过程的尊重和赞美,反映了社会对文化艺术的重视。
吮墨吮毫 这个成语给人以专注、沉静和艺术的联想。它让人想到一个安静的书房,一位文人沉浸在自己的创作中,周围弥漫着墨香。这种场景往往带有一种宁静和美好的情感。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书法展览中看到一位老书法家吮墨吮毫,全神贯注地书写,那一刻我深刻感受到了这个成语所传达的专注和投入。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夜深人静,月光如水,
书房内,一人吮墨吮毫,
笔尖轻触,墨香四溢,
字字珠玑,心随笔动。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文人坐在书桌前,手持毛笔,吮吸笔尖,周围散落着纸张和书籍。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古典音乐,如古筝或琵琶曲,营造出一种宁静和专注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ost in thought”或“deep in concentration”,虽然不如吮墨吮毫那样具体和形象,但也传达了专注和沉浸的状态。
吮墨吮毫 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一个具体的动作,更是一种文化和情感的表达。它让我联想到专注和艺术的美,也让我意识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形象和具体的词汇能够更深刻地传达情感和意义。
善图山水,酒酣,或击鼓吹笛,舐笔辄成。
笔墨业也只好主张~,以免国粹渐就沦丧。
1.
【吮】
(形声。从口,允声。本义:用口含吸,缓饮)。
同本义。
【引证】
《韩非子·备内》-医善吮人之伤,含人之血。 、 李白《蜀道难》-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矣。” 、
【组词】
吮痈、 吮疮、 吮卒、 吮嘬
2.
【墨】
(会意兼形声。从土,从黑,黑亦声。本义:书画所用的黑色颜料,用松烟等原料制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墨,书墨也。 、 《庄子·田子方》-舐笔和墨。 、 《周礼·占人》-史占墨。 、 《周礼·卜师》。注:“熟灼之,明其兆。”-致其墨。
【组词】
墨丸、 墨本、 墨工、 墨妆、 墨路
3.
【舐】
(形声。从舌,氏声。本义:以舌舔物) 同本义。
【引证】
《庄子·田子方》-舐笔和墨,在外者半。
【组词】
舐毫、 舐笔、 舐犊、 舐糠及米、 舔足、 火苗儿舐着锅底
4.
【毫】
(毫为豪的俗字。形声。从毛,高省声。本义:长而尖的毛)。
同本义。
【引证】
《尔雅·释畜》-未成毫狗。
【组词】
毫光、 毫芒、 毫黍、 毫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