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1:12: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1:12:36
“危迫利诱”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每个字都有其特定的含义:
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用危险和逼迫的手段,以及利益和诱惑的方式来迫使某人做某事。它通常用来描述一种不正当或不道德的手段,通过威胁和诱惑来达到目的。
在不同的语境中,“危迫利诱”可以有不同的使用方式:
“危迫利诱”作为一个成语,其词源较为模糊,但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中对不正当手段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不道德行为的常用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以德服人”和“光明正大”,因此“危迫利诱”这种不正当手段往往被视为负面行为。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广泛使用,用来批评那些使用不正当手段的人。
这个成语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不诚实、不道德的行为。它可能会引起人们的警惕和反感,因为它暗示了一种不公平和不正义的行为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人试图用危迫利诱的手段来达到他们的目的。例如,在商业交易中,有些人可能会用威胁或诱惑的方式来迫使对方接受不公平的条件。
在诗歌中,可以将“危迫利诱”融入到对不道德行为的描绘中:
在黑暗的角落里,
危迫利诱的阴影悄然蔓延,
不诚实的手段,
在光明的世界中无处遁形。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黑暗交易的画面,其中有人正在使用威胁和诱惑的手段。在音乐中,可以选择一些紧张或不安的音乐来表达这种不正当手段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oercion and bribery”,但这个表达没有形成一个固定的成语。在不同的文化中,对不正当手段的描述和评价可能有所不同,但普遍都存在对这种行为的负面评价。
“危迫利诱”这个成语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含义和广泛的应用。它不仅描述了一种不正当手段,还反映了人们对道德和正义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对于传达复杂的情感和观点非常重要。
~不能动摇一个爱国志士的坚强意志。
1.
【危】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人,中间是山崖,下面腿骨节形。人站在山崖上,表示很高。本义:在高处而畏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危,在高而惧也。 、 《鬼谷子》。注:“山高也。”-决危而美名者。 、 《国语·晋语》。注:“高险也。”-榣木不生危。 、 《孝经》。郑注:“殆也。”-高而不危。
2.
【迫】
一种火炮
【组词】
迫击炮
3.
【利】
(会意。从刀,从禾。表示以刀断禾的意思。本义:刀剑锋利,刀口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利铦也。 、 《易·系辞》-其利断金。 、 《老子》-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荀子·劝学》-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孟子·公孙丑下》-兵革非不坚利也。
4.
【诱】
(形声。从言,秀声。字本作“羑”,从厶(sī),从羑(yǒu)。厶,同“私”。羑,诱导。本义:教导;引导;劝导)。
同本义。
【引证】
《广韵》-诱,引也。 、 《荀子·非十二子》-不诱于誉,不恐于诽。 、 《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组词】
诱动、 诱训、 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