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1:33: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1:33:25
词汇“[樽节]”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词汇,因此我将尝试从最契合的角度进行分析。
“樽节”这个词组在字面上可以理解为“酒樽的节制”。其中,“樽”指的是古代的酒器,“节”则有节制、节约的含义。结合起来,可以理解为对饮酒的节制或节约。
由于“樽节”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代文学中,可能会用来描述一种节制饮酒的道德观念或行为。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组可能出现在对古代文化的讨论或描述中。
“樽”字源于古代的酒器,而“节”字则有节制、节约的含义。这个词组可能是后人根据古代文化背景创造的,用以表达对饮酒的节制。
在**传统文化中,饮酒往往与礼仪、节制联系在一起。因此,“樽节”可能被用来强调在饮酒时的自我控制和道德修养。
这个词组给人一种古典、文雅的感觉,联想到古代文人的风范和道德修养。
在现代生活中,这个词组可能不太常用,但如果要表达对饮酒的节制,可以使用“节饮”或“节酒”等更为常见的词汇。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下独酌,樽节自持,不使酒意乱心志。”
联想到古代的酒樽和文人的饮酒场景,可能会让人想到古风音乐和古代绘画。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moderation in drinking”或“drinking in moderation”,强调饮酒的适度。
“樽节”这个词组虽然不常用,但它体现了古代文化中对饮酒节制的重视。在现代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
1.
【樽】
(形声。从木,尊声。本作“尊”。本义:盛酒器。中国古代的盛酒器具) 同本义。
【引证】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有酒盈樽。 、 唐·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 《全图绣像三国演义》-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
【组词】
樽杓、 樽桂、 樽酌、 樽酒
往酒器里倒酒。
【引证】
《儒林外史》-少倾,摆出酒席,四位樽酒论文。
2.
【节】
(形声。从竹,即声。本义:竹节)。
同本义。泛指草木枝干间坚实结节的部分。
【引证】
《说文》-節,竹约也。 、 左思《吴都赋》-苞笋抽节。 、 《晋书·杜预传》-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 《易·说卦》-其于木也,为坚多节。
【组词】
节根、 节旄、 节粉、 节槎、 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