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43: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43:14
词汇“兰臭”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以下是对“兰臭”这一词汇的分析:
“兰臭”字面意思是指兰花的香味。在古代文献中,“兰”常指兰花,而“臭”在古汉语中意为气味,包括香味和臭味。因此,“兰臭”可以理解为兰花的香气。
由于“兰臭”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很少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用来形容兰花的香味,但在现代汉语中,更常用“兰香”来表达同样的意思。
由于“兰臭”不常用,以下是一些假设的例句:
“兰臭”的词源来自于古汉语,其中“臭”字在古代有气味的意思,不分香臭。随着语言的发展,“臭”字逐渐专指难闻的气味,而形容香味则更多使用“香”字。
在**传统文化中,兰花象征着高洁、清雅,常被用作文人墨客的象征。因此,“兰臭”在古代可能被用来形容这种高雅的香气。
提到“兰臭”,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文人的雅致生活,以及兰花所代表的高洁品质。
由于“兰臭”不常用,个人在生活中很少有机会使用这个词汇。
在创作中,可以将“兰臭”用于描绘古代场景,如:“书房内,一缕兰臭飘过,仿佛带回了那个风雅的时代。”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兰花的画作,清新脱俗;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古筝曲,营造出古典雅致的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兰臭”的词汇,因为“臭”字在其他语言中通常指不好的气味。
“兰臭”作为一个古汉语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汉语词汇的丰富性和历史演变。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汉语的文化底蕴和语言的多样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虽然我们可能不会经常使用“兰臭”,但了解其背后的文化意义和历史背景,对于提升语言素养是有益的。
1.
【兰】
(形声。从艸,阑(lán)声。本义:兰草,即泽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蘭,香草也。 、 《汉书·司马相如传》-衡兰芷若。 、 《荀子·劝学》-兰槐之根是为芷。
2.
【臭】
气味的总称。
【引证】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人通于鼻者谓之臭。臭者,气也。 、 《书·盘庚》。疏:“古者,香气、秽气皆名为臭。”-无起秽以自臭。 、 《红楼梦》-薋葹妒其臭,茞芟兰竟被芟。 、 《诗·大雅·文王》。郑玄笺:“耳不闻声音,鼻不闻香臭。”-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 《孟子》-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
【组词】
乳臭;臭味、 臭败
“嗅”的古字。用鼻子辨别气味。
【引证】
《荀子·荣辱》-彼臭之而无嗛于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