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27: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27:05
拘墟之见(jū xū zhī jiàn)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拘泥于狭隘的见解”。其中,“拘”指拘泥、固执,“墟”指废墟、狭隘的地方,“之”是结构助词,“见”指见解、看法。整个成语形容人的思想或见解非常狭隘,不能开阔视野,缺乏远见。
在文学作品中,拘墟之见常用来批评那些思想保守、不愿接受新事物的人。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某人的观点过于狭隘,缺乏深度和广度。在专业领域,如哲学、心理学等,这个词汇可能用来讨论认知偏差和思维局限。
拘墟之见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人对于开阔视野和广泛知识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普及,成为批评狭隘思维的常用语。
在传统文化中,开阔的视野和广博的知识被视为重要的品质。拘墟之见**这个成语反映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强调了超越狭隘思维的重要性。
这个词汇给人一种封闭和局限的感觉,让人联想到那些不愿意接受新思想、新观点的人。它提醒我们在思考问题时要保持开放和灵活的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坚持传统观念、不愿接受新事物的人,他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拘墟之见的含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拘墟之见,束缚心灵,
开阔视野,方能远行。
视觉上,拘墟之见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被围墙包围的小院子,象征着狭隘的空间。听觉上,可能让人联想到沉闷的回声,象征着封闭的思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unnel vision”,意指狭隘的视野,缺乏全面的视角。
拘墟之见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思考和行动时要避免狭隘和固执,保持开放和灵活的态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沟通和理解他人。
凡为余所习知者十之三四,最足以破小儒~而与夏虫语冰也。
1.
【拘】
(会意。从手,从句,句亦声。本义:拘留,拘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拘,止也。 、 《易·说卦》传-艮为拘随物系之。 、 《易·随》-拘系之乃从。 、 《周易》-盖文王拘而演。 、 《韩非子·十过》-狎徐君,拘齐庆封。
【组词】
拘证、 拘刷、 拘究、 拘制、 拘责、 拘闭
2.
【墟】
(本作“虚”。形声。从土,虚声。本义:大土山)。
同本义。
【引证】
《孔子家语》-墟土之人大,沙土之人细。
【组词】
墟土、 墟垒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见】
“现”的古字。显现;出现;实现。
【引证】
《广雅》-见,示也。 、 《易·乾》。注:“出潜离隐,故曰见。”-见龙在田。 、 《汉书·韩信传》-情见力屈。 、 《战国策·燕策》-图穷而匕首见。 、 《孟子·梁惠王上》-见于王。 、 《论语·季氏》-见于孔子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其末立见。 、 《三国演义》-有虹见于玉堂。 、 吴均《与朱元思书》-有时见日。 、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组词】
见影、 见得
介绍,推荐。
【引证】
《论语·微子》-见其二子焉(让他两个儿子出见子路。见通“现”,使……现。焉,于之,向子路)。 、 《墨子·公输》-见我于王。